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87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575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61.
我国古代调解制度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解制度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有其深厚的思想和社会基础。调解产生于古代无讼的法律文化之中,寄托着古代统治者对建立和谐社会的美好理想。调解制度适应于古代中国小农经济下的宗法家族社会,同时,又是封建社会统治者实践其“德主刑辅”政治主张的重要方式。古代的调解制度在漫漫二千余年中,既是稳定社会关系的基石,同时也在客观上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二千余年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古代调解作为一种法律文化现象,对我国现代调解制度的构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2.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极端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侵犯公民的合法利益,危害社会的稳定,破坏良好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阻碍经济、社会、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和民主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是各国政府打击的共同目标。该文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点,探寻其成因,试图找到防控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3.
汉语物象词语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象词语是汉语词汇系统中具有鲜明形象色彩义的类聚之一。文章从命名取象特点、参照物、生成动因与生成机制等方面,对物象词语的一系列特征进行了探析;此外,还就物象词语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必要性也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164.
大诗人杜甫擅长楷书、隶书和行草书,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书法艺术家.他的书法审美思想后期与前期不同:前期崇尚张旭,崇尚草书,崇尚豪放;后期崇尚李斯、蔡邕、李潮,崇尚篆隶,崇尚瘦硬.其原因是他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状况起了变化  相似文献   
165.
李伟 《学术探索》2012,(6):71-73
中西方在对英雄的道德和形象要求、个体与集体关系、亲民与生命观等方面存在显著的观念差异。其根源在于双方的生命存在观、传统哲学、文化、社会主体构成及民族人格等文化异质所致。  相似文献   
166.
随着来华留学生数量的增加,留学生犯罪案件数量逐渐增多,表现出人身伤害、侵犯财产、交通肇事、侵犯女性等诸多类型特点.而跨文化的不适应性、法律意识淡薄、高校部门疏于管理是留学生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通过加强对留学生的心理辅导、法制教育和制度管理,高校可以有效地预防留学生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67.
孟修祥 《阅江学刊》2012,4(5):125-130
汉代楚歌最能激发人意的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抒写悲怨之情的作品,这类作品在汉代楚歌中的数量最多、最具典型性。汉代楚歌“悲怨”审美特性的成因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就渊源而论,汉代楚歌“悲怨”的审美特性要追溯到“南音”的影响;二是汉代许多楚歌的“悲怨”之声主要源于政治斗争的失败,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类楚歌是政治斗争的产物;三是汉代楚歌“以悲为关”的成因与楚地巫风盛行有关。  相似文献   
168.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当今高校教务秘书的自卑、疲劳、焦虑、迷茫、不平衡等心理不适的成因,并从内强素质、外减压力两方面提出解决心理不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9.
静态分析语体词跨用的语体因素、社会因素、修辞因素,并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视角对其进行动态的认知阐释。从静态描述到动态分析、解释的研究方法对传统语体学研究是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70.
汉武帝执政五十三年,前后更换十二人为相,执政之长,更换丞相之频繁,秦汉诸帝比之不及。究其原因,不仅与武帝一生的履历、性格有关,更与当时社会变动不居的大背景需求有关,直接原因则是秉相者本人。武帝时期丞相的拜命及相权的变化,可分为稳定、削弱和恢复三个阶段,反映出这一时期西汉统治集团沿循着由固步自封到顺应时势、有所创新,再回到面对现实、再调机制"三步曲"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