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3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82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目前,国内高校校名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享有名称权保护。与企业名称保护相比,由于缺少专门的法律法规等原因,高校校名实际享有的名称权保护很有限。而且,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高校校名在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凸现着重要的标识作用,因而,高校校名的商标属性日益明显。根据中国当前的国情,高校校名的商标权保护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适用使用在先原则、保护范围扩大为全社会和知名高校校名实行品牌化保护。  相似文献   
232.
《西安南郊明上洛县主墓发掘简报》一文,公布了幽堂(买地)券、圹志铭拓片,并随文附有释文,但释文中很多地方释读有误。通过校补释文中部分可商榷之处,分析误因,避免以讹传讹,以便使这份宝贵的材料得到更科学地利用。  相似文献   
233.
从电子商务的发展给商标权制度带来的影响出发,分析了电子商务中新的商标侵权形式和主要的侵权行为,并对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商标的保护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234.
驰名商标制度是解决商标跨类或跨域保护的一种技术手段,驰名商标是这种技术手段的副产品。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制度原因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人们更多的将驰名商标理解为“品质高、信誉好”的代名词,从而造成了驰名商标在我国的异化。驰名商标的异化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构成了对其他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因此,应当对这种现象加以遏制。  相似文献   
235.
目前,越来越多的商业标志所有人在缺乏专门法律保护的情况下,都选择以未注册商标的形式请求法律保护。因而,有必要讨论"成为和保护"未注册商标的条件。严格意义上的未注册商标应符合注册商标的法定条件。对于有可能成为未注册商标的商业标识,要有特殊的判断标准。不是一经成为未注册商标就能受到具体的法律保护。未注册商标的法律保护需要满足相应的条件。  相似文献   
236.
驰名商标对占有市场有着绝对的意义,任何淡化行为对驰名商标都将构成难以逆转的损害。自我淡化与传统的淡化相比,在淡化的主体或淡化的形式上都不相同。现实中,企业对驰名商标被淡化的情形已经非常警觉,但是对驰名商标自我淡化的情形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防范。探索驰名商标自我淡化的表现形式、特点及其防范对策,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37.
本文借鉴国内外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和外语学习动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实事求是地对“证书动机”进行了多视角的分析 ,并以此为基础对大学英语教师、有关教学主管部门怎样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学习者动机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38.
文章认为 :原始信仰与道教的融合 ,是瑶族宗教文化的独有特征。进而指出瑶族神职人员“师公”、“道公”做法时的特殊着装 ,涵盖着丰富的宗教文化意义 ,是其他民族中少见的宗教礼服 ,除了具有极高的工艺价值和审美价值外 ,对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39.
国际技术转让是发展国民经济、提高科技水平的捷径。中国已加入WTO ,中国的国际贸易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但是 ,中国在国际技术转让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作者通过对国际技术转让中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情况 ,重点分析了中国在专利、植物新品种、著作权、商标等方面立法上和实践当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40.
教师资格证国考是国家规范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素养的举措之一。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应结合国考的特点,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统筹安排课程,做好由“专业型”向“开放型”;由重“成绩”向善“思考”的转变,以适应国考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