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33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82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1 毫秒
61.
理论界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定性问题的分歧尚存,原因之一是忽视了商标权的积极权利,从这一视角对该行为的商标侵权性进行经济学的法理分析有助于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准确定性.商标反向假冒行为可以被认定为商标侵权、欺诈和不正当竞争等行为的竞合,这种侵害法益的多重性,决定了对其进行多维度的法律规制的必要性.鉴于新<商标法>及相关法律规定的操作性不强,应该完善各相关法律,以期形成合力,达到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真正有效的规制.  相似文献   
62.
目前 ,会计教学方面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差的问题 ,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财会人才 ,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本文从课堂实践教学 ,校内模拟实习、校外实践等方面 ,对会计教学改革提出了大胆设想 ,并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3.
从作品标题保护的现实案例出发,阐述了作品标题的概念与特征。对于作品标题,我国法律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而在国外,有的采用著作权保护,有的采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予以保护,有的则用商标法予以保护。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我国的作品标题保护制度的完善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4.
分析了我国企业商标管理现状,提出了加强商标管理,保护企业权益的几条措施建立商标管理制度;慎重对待商标的设计与命名;及时申请、正确使用注册商标.以提升商标价值,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65.
树立品牌化观念 走特色办学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高校树立品牌化观念,走特色办学之路不失为一发展良策.建构起面向信息社会的办学理念,优化其学科设置,进行积极高效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校塑造其“品牌”形象的关键.  相似文献   
6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著作权与商标权以及外观设计的冲突越来越突出,如何解决这一冲突已成为知识产权界的重要话题。本文从冲突形成的原因以及现有的冲突解决途径着手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自己关于解决该冲突的建议。  相似文献   
67.
浅谈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驰名商标本身就体现着商业价值,具有的超常创汇能力。但是,驰名商标也更加容易招致假冒、不正当竞争等行为的侵害。因此,有必要建立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制度。本文从中国驰名商标保护的立法现状出发,探讨了驰名商标特殊保护的途径,旨在提出驰名商标特殊保护制度的设计。  相似文献   
68.
赵芳  王洁欣 《职业时空》2012,(1):147-149
好的商标翻译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好的第一印象,而且可以对产品的销售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尤金奈达的对等翻译理论在进口商标的翻译中有可应用性及可操作性。在该理论指导下翻译进口商标时应采取不同的策略。不仅要达到语言功能上的对等,也要具有对等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9.
解析与重构:未注册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艳 《兰州学刊》2008,(9):119-122
我国《商标法》依据注册与否,分别为注册和未注册驰名商标提供不同的法律保护,这在很大程度上将未注册驰名商标置于更加危险的境地。良好的商业信誉与广为知晓的知名度是所有驰名商标获得特殊保护的根本与基础。因此,我国《商标法》应改变目前以注册决定保护程度的做法,为未注册驰名商标实行跨类保护,赋予商标权和提供多种民事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70.
探讨海员适任证书和海员资格证书的区别和联系,追溯合并前国际劳工组织《2006综合海事劳工公约》3个公约关于海员适任和资格证书的获得和发证条件,通过比较与之相关的国际海事组织《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和国内规定,发现存在的差别和侧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