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49篇
社会学   36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1.
慈善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将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引入慈善理论的基础上,仿效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建立了数学模型,分析了慈善行为的影响因素和激励措施,最后根据上述模型分析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公共产品第三部门供给的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公共产品第三部门供给行为出现的原因、作用、条件、缺陷及与政府、市场的关系等几方面,专家、学者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这一前沿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对于公共产品第三部门供给的研究刚刚起步,已有的研究大多数是从政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进行的分析,存在缺乏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其供给机制的理论框架等局限性,在公共产品第三部门供给的原因、效果及供给主体治理等方面还有大量有待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加上政府在法律和政策方面的不完善,以及慈善机构本身的问题造成了我国慈善文化一定的缺失。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我们必须加强政府在慈善文化建设中的倡导和规范作用以及慈善机构自身建设,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培育公民的慈善意识,共同营造我国慈善文化建设氛围。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企业捐赠的概念、实质以及必要性等进行探讨,对我国企业捐赠的现状进行分析,从企业本身利益与企业社会责任相互统一的角度出发,对如何解决我国企业捐赠法律制度的存在问题与如何完善我国企业捐赠的立法提出了看法,主张以平衡好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原则,将捐赠行为的法律性质、捐赠程序以及具体捐赠事项等在法律中予以明确。通过建立诚信评价、奖励等激励机制,使我国企业在兼顾社会利益与企业利益基础上得到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南京某综合性大学和某医学院校为例,比较两类学校学生在无偿献血认知、献血参与态度及献血动机方面的差异。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及焦点小组评分编制调查问卷。认知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态度和动机差异采用t检验。综合性大学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水平较低。医学类院校学生在献血参与态度方面的得分较高,二者在献血感受上无差异。献血动机方面,医学类院校学生献血的利他性得分较高,在两校暂未献血人群中,医学类院校学生自我效能型和献血奖励型动机得分更高。需加强对综合性大学学生献血知识的普及,根据态度及动机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献血宣传及招募。  相似文献   
16.
配子捐赠有助于不孕不育患者实现为人父母的美好愿望。而随之产生的一系列伦理法律问题仍有待探讨解决。匿名配子捐赠存废问题、卵子捐赠的可接受性问题和捐赠配子的补偿问题是北欧各国讨论中较突出的问题。北欧国家对这些问题做了大量研究,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制定了法律法规。中国的配子银行建设仍在起步阶段,需要借鉴北欧经验,以便更好地满足配子捐赠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是公司的首要目标,承担社会责任是公司的次要目标。公司的捐赠行为是公司社会责任的一个方面,是具有一定道义特质的公司社会责任的表现形式。我国应参照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确立以"合理性标准"为核心,股东利益优先并兼顾社会利益的公司捐赠体系。对此,我们主张,应对公司捐赠的目的、资金来源和数额、公司捐赠程序、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权利救济机制、公司捐赠的法律激励机制等方面,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8.
慈善意识相对弱化及其伦理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是善良的民族,有悠久的慈善历史,但与世界上慈善事业发达的国家比较,我国的现代慈善意识和行为有不可否认的差距。我国传统的和现有的伦理构架和伦理观念,与这一结果有深层次关系。首先,儒家仁爱伦理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善良本性,也使中国人的善良具有自身特征,但是另一方面,儒家伦理的某些特征和内涵,使中国人的慈善意识固化在特定的框架内,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人的现代慈善意识和慈善行为;其次,中国宗教伦理对慈善意识的影响相对弱化;再次,共产主义伦理道德和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塑造了中国人崭新的精神面貌,同时,特定环境下对社会主义伦理的某些"时代性"注释和偏解,也使人们对当代慈善意识产生某些意识错位。  相似文献   
19.
慈善捐赠法律关系有三种基本类型,即慈善捐赠合同、慈善信托与慈善组织设立。三者各有理论基础,表现形式也有很大的差异,但就其内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而言,却又大同小异。就其社会作用、社会效果而言,则可谓殊途同归,均是为了保障慈善捐赠人的财产所有权的顺利转移以及慈善目的的实现。这三种典型的慈善捐赠法律关系犹如三大支柱,稳固了慈善捐赠的典型形式,并将慈善捐赠法律关系的参与者的权利义务关系固定了下来。就慈善捐赠人的法律地位来说,他们不外乎是赠与合同中的赠与人、慈善信托关系中的委托人以及慈善组织设立法律关系中的出资人。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公民慈善意识的一个子系统,大学生的慈善意识问题既有其特殊性,又与整个社会的慈善事业密不可分。本文将结合目前大学生对慈善事业的认知不足,尚未形成自觉慈善意识等问题,探讨大学生慈善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和路径选择,从而使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成为慈善事业的重要倡导者、宣传者和参与者,保持我国慈善事业的稳定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