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1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68篇
管理学   28篇
民族学   46篇
人口学   30篇
丛书文集   446篇
理论方法论   98篇
综合类   2815篇
社会学   115篇
统计学   8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付元琼 《学术探索》2012,(2):128-131
由于地区和时代风俗的不同,人们对乌鸦的喜恶或有差异。但乌鸟意象作为中国文学中较为复杂的意象之一,却一直为文人墨客所喜爱。此意象不仅涵义丰富,而且在辞赋中又和其在诗词中有显著的区别。唐前,辞赋中的乌鸟是作者借以表达"出"、"处"生存观念的寄托,乌意象亦随辞赋作者表情达意的需要"出""处"儒道两家,其中《神乌傅》正反映了作者在"出"、"处"间的徘徊和抉择。有唐一代,乌意象的灵异祥瑞成为辞赋书写的重要内容。宋以降,辞赋中的乌鸟渐渐摆脱了其作为祥瑞之兆的使命,而被赋予了更多的儒家道德品性。此时的乌意象集忠、孝、仁等儒家大加称扬的道德于一身,堪称"奉行"儒家伦理道德的典范。而明代《孝乌赋》,凸显乌鸟意象的"孝"德,是彰扬乌意象孝行的典型作品。  相似文献   
102.
李焕有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9):66-68,108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团体的生活方式,应该有共同遵守的价值标准。在中国,道德根文化影响着民族的生活方式。路一凡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受到道德根文化的熏染,具有君子之德。他性格的形成具有两方面的原因:周围智者的教化,秀美山水的滋养。由此造就了他肉身欲求与精神欲求和谐一体的美,锤炼了他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3.
中国古代建筑非常重视"象",但"象"大多依循程式,述而不作。因建筑之"象"既是视觉的社会建构之物,也是社会的视觉建构中介。"象"致力于成为生产"凝视"的欲望机器,而"象"的生成与传播又建基于由"礼"衍生的"数"、"位"、"文"。因此,它们分别担当了建筑凝视中的形塑机制、结构技术、话语背景角色。  相似文献   
104.
高校图书馆主要的职责是给读者提供服务,服务过程中馆员的形象直接或间接影响者服务质量。高校图书馆女性馆员占60%以上,女性馆员的形象在一定程度而言代表着高校图书馆的形象,文章从女性馆员的仪表风度、谈吐举止、着装搭配等等几方面来探讨高校图书馆女性馆员的外在形象。  相似文献   
105.
抗战时期,美国作家温台尔·威尔基在所撰写的《天下一家》一书中,通过自己在中国的现场体验和对中国政治、经济及民众抗战的切身感受,在美国人民面前呈现出新的中国形象。这种新形象的建立,为美国对华援助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6.
This article details an evaluation of a research project based on participatory research methods organized by the Swedish Disability Federation from 2008 to 2011. In Sweden there has been a lack of productive dialogue with the traditional academic world and the question was raised whether proposals for future research would be different if disabled people formulated them. Nine idea-circles with disabled participants and invited researchers from fields of interest close to the participants produced ideas, developed out of the life experience of being a disabled person. These ideas were developed into 72 research drafts that often reflected key advocacy areas, rather than operationalized research issues. The adjustment from the familiar discourse of political struggle to discussion of research was a complicated process for many. When asked to prioritize among areas for research, the representatives from the disability movement chose areas that are not stressed in mainstream disability research in Sweden.  相似文献   
107.
城镇更新是城镇发展中"修复振兴、激发活力"的动力机制。而在拓展城镇规模,建设形成新城镇形象的过程中,保护老城风貌并采取各种优化、更新要素的方法传承形象特色,是不同历史阶段化解形象危机和传承文化特色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当前城乡一体、资源统筹的新型城镇化语境下,探索优化老城形象的策略,对未来城、镇、村的层级、梯度发展、增强城镇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滁州老城物质风貌的显性与隐性形象要素入手,对形象要素"分裂、重构、整合"出的"生态、建筑、文化"等形态风貌关系进行分类分析,提出优化策略,为保护老城形象、传承文脉、转型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8.
While most body image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young female populations, evidence has shown that as few as 12% of older women are satisfied with their body size. Recent studies have also highlighted how anti-aging discourses are promoting unrealistic body norms, which have shown to contribute to poor body image and altered health behavior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empirical studies focused on older women’s perspectives of health, body image, and the aging body is presented. Findings support that body image is a persistent, lifelong issue for women and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implementing healthy aging policies and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09.
阐述通感隐喻的生理和心理基础,系统的分析作为通感与隐喻之间的异同,认识到通感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人的认知思维方式。通过以诗歌为语料,深入分析通感隐喻在语言表达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0.
<楚辞补注>中的屈原,既有"忠君"思想,又有"爱国"精神,也有儒家推崇的坚贞节操,而在对节操的坚持中又体现出其个体的独立人格.这是洪兴祖注释出的屈原新形象,在这个形象中体现着宋代独特的社会政治背景、文化氛围以及洪兴祖个人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