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1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68篇
管理学   28篇
民族学   46篇
人口学   30篇
丛书文集   446篇
理论方法论   98篇
综合类   2815篇
社会学   115篇
统计学   8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杨林夕 《阴山学刊》2010,23(3):45-52
《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有崇德尤其是政治道德的倾向,这是通过虚构、改写等手法凸现的。这既有时代投影、文体的限制,也与小说的教化观念和对理想人格的塑造有关,并对以后的小说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2.
苏奎 《兰州学刊》2010,(9):154-157
当下文学受社会农民工潮流的影响,对进城农民的描写形成一个创作的潮流。当下小说从不同的角度以及不同的场景设置,构成了相对完整的农民工形象心理流变的历程图。作家并没有单纯描摹进城农民生存境遇,而是把农民工放在城市与乡村两种文化的冲突下,进行叙述,展现了进城农民在两种文化夹缝中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963.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经历了一个从工具符号到美的载体、从人格到性格的审美演进过程。从上古神话到全面成熟的明清小说,伴随着民族文化的历史进程与小说审美素质的渐次提高,小说人物形象逐渐由幼稚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964.
四川西部旅游形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西部是一片充满神奇神秘、生态优美的具有世界级别的旅游目的地。本文在分析本区域旅游形象建设现状的基 础上,探讨了整个四川西部及其四个子区域的旅游形象。认为应建设中华民族根源生态旅游区的整体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965.
在赛赫有关中国的三部曲中,《一块卵石》描写了儒、道、佛文化下人与自然原始和谐的中国环境,美国希望依托先进 的科技改变她,结果失败;《白莲》利用信奉佛教“慈悲为怀”的中国背景来反省并批判美国社会自身所存在的种族歧视和双重 道德标准问题;《感召》希望以基督拯救中国于“贫穷无知”,结果发现中国文明已经有三千多年了,外来的干预只是浪费时间。 作者试图利用中国形象为美国社会现存的文化危机和精神危机寻找出路,呼吁全球语境下的多元文化包容并存。  相似文献   
966.
邓程 《东方论坛》2006,(2):30-35
在历史悠久的西方文论中,对形象的认识始终停留在形象是理性的附庸上。而语言作为理性的物质形态,或得到完全信任,或被完全否认,语言与表达的矛盾始终处于尖锐的境地。而在中国文论中,由于兴的作用,以象为中介,言与意的矛盾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解决。  相似文献   
967.
《Sociological Forum》2018,33(2):334-353
Moral attitudes justifying economic inequality are often embedded within conservative religion and politics in the United States, even as traditional Christian values assert the need for compassion toward the poor. Using the Baylor Religion Survey, we assessed the role of religion in influencing partisan attitudes about poverty, finding that Republicans not only oppose federal policy aimed toward redistribution of wealth but also articulate less of a personal moral obligation to help the poor. However, Republicans who believe in a highly engaged God are strikingly similar to Democrats on these economic justice issues, suggesting that some types of religion do make conservatives more “compassionate.”  相似文献   
968.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reception of the image of Alan Kurdi by a group of young volunteers in Oslo and Sheffield, and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subsequent civic and political engagement. Methodologically, the study draws on a series of in-depth interviews conducted with a group of young volunteers who saw the photograph when it went viral on Twitter and who had followed the media coverage and participated in on- and offline activities related to the case. To analyse the views of the research participants on the Alan Kurdi case, I draw on feminist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n affectivity, theoretical literature relating to news images and iconic photography, and online social movement theories.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iconic image of Alan Kurdi offered a way of transforming complex and unsettled aspects of the refugee crisis into something concrete and understandable, contributing to galvanize affective resonance and immediate public response among the involved subjects. The infrastructure of social media, enabling the rapid global circulation of the image, contributed to shaping social assemblages to which connective emotions and common meanings were ascribed.  相似文献   
969.
贾平凹作品《极花》是一个具有空间向度的叙事文本.作家在妇女被拐的表层叙事下面绘制了当下农村生态破坏、民生凋敝、文化失范等现实图景,构建起经济结构和政治文化相互交织的乡村社会空间形态.《极花》以胡蝶身体作为叙事话语,将其身心的摧残、撕裂、修复叙述成传统权力和现代法则对女性身体的深入干预和深度观照,以此实现精神哲学的理性反思.同时通过交织、分割、反复等方式,将极花、血葱、石头、星象等叙事意象与故事演绎混合推进,营构出“水墨”与“现实”兼具的“水墨空间”,扩大了传统意象的内涵和容量,将小说推向了形而上层面,也让《极花》的空间建构成为作家艺术探索的新标识.  相似文献   
970.
基于熟人关系的微信社交是网络化条件下新兴的社交模式。微信圈子来源于现实社会圈子,呈现差序格局空间结构。借助微信朋友圈分享行为,大学生实现了熟人网络社交空间中的“自我呈现”。对某高校大学生微信朋友圈分享行为的动因分析发现,以“已”为中心的“自我主义”是分享行为的思维特征,修饰、共情、陶醉、利他等四个维度的内因与外因共同影响着分享行为的行动逻辑。“克己复礼”是大学生微信朋友圈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慎省、慎辨、慎言是规范分享行为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