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1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68篇
管理学   28篇
民族学   46篇
人口学   30篇
丛书文集   446篇
理论方法论   98篇
综合类   2815篇
社会学   115篇
统计学   8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991.
论企业形象的经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但并不是任何企业形象都具有经济价值.只有那些优于平均水平的良好企业形象才具有经济价值.企业形象的使用价值,是指其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所谓有用性;企业形象的交换价值,是指其所具有的能够与其它商品交换的属性.企业形象具有使用价值,也可以进行经济--社会交换,因而具有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992.
《庭院中的女人》塑造的女性群像各有特色,特别是吴太太这一形象的成功刻画,使该书成为赛珍珠“通过中国人关注自身的第一部小说”。吴太太对男性与女性关系的思考,反映了赛珍珠的理性女性观;其思想及价值取向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徘徊、挣扎,折射出赛珍珠女性观的矛盾和局限。从这个角度看,《庭院中的女人》及其主人公吴太太在赛珍珠小说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93.
当代隐喻理论与经验主义认知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隐喻理论中,隐喻被看作一种语言现象。Lakoff和Johnson等人提出的当代隐喻理论使隐喻研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现象,而且也是认知现象。在回顾隐喻认知说的基础上,探讨分析概念隐喻,并重点讨论当代隐喻理论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994.
意象是中国诗词的基本审美单元,意象的翻译是古诗词英译的灵魂所在。在生态翻译观照下对李白《送友人》一诗的意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生态结构所营造的意境进行解读,对比赏鉴国人所给的六个英译本,可以发现,译本中原作意象的缺失或者篡改都不能传达原作者的创作意图,译者应在忠实于原作的生态意象和顺应译语的文化生态环境之间达到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995.
《审美教育书简》是席勒最重要的美学论文。它从席勒的时代现状入手,把美学问题与改变人性分裂的现实联系起来进行探讨,确定美是拯救人性的唯一手段。它从人性的分析开始论美,得出人的三种冲动:感性)中动、理性冲动、游戏冲动;这三种人性冲动决定了三种人:感性的人(自然的人)、理性的人(道德的人)、审美的人(自由的人)。游戏冲动结合了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使人成为审美的人,最终成为了道德的人。因为美是游戏冲动的对象,即活的形象,所以美可以使人性完整,使人成为真正的人。这种美论是一种伦理美学的思想,是针对法国大革命的暴力手段而形成的美的人性改革手段。它虽然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是具有伦理的理想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996.
数字化语境中的文学意象在转型期的嬗变律动中呈现出与传统文学差异巨大的超真实性、直观可感性、多维性、整体性、综合性、浮躁性以及跳跃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是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学踏上崇尚视觉文化和欲望主题的消费文化话语道路的结果。随着技术与艺术的更完善的融合,数字化语境中的文学意象将焕发出既令人惊诧又持久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97.
消费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形象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是个体生活必需的自我技术;形象是消费社会的核心要素。通过广告、大众传媒的形象修辞,消费文化赋予商品以符码的意向性和价值,激发人们的感觉和欲望,编码日常生活意识,重组日常体验,建构自我认同,维系了审美作为一种日常生活意识形态以诱惑而非强制的方式对于社会生活的支配。由此,消费文化参与了商品化和审美化进程中个体的自我设计和表意实践,积极介入了生活方式乃至日常生活的建构和重塑过程。  相似文献   
998.
“会意语言”对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导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民族的哲学语言潜在地规范着该民族的哲学思维方式。具有象征意义的汉语体现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显现出了中国哲学语言的"会意性",这种"会意语言"对于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999.
拉康哲学以悲观极端的方式从反面证明了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论断.但他的理论忽视了实践机制对人意识形成的建构作用,也没有对他者的来源和本质作出合理解释;由于其理论辩证性的缺失,将意识的建构单向绝对化,导致其理论座架没能走出主客二分的近代哲学构架,并隐含着价值悬设.事实上个体意识对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是"小我"和"大我"在社会历史场域中的实践关系.  相似文献   
1000.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形象首先表现为城市文化形象.城市文化建设要以提供精神食粮、满足文化消费为宗旨,通过开掘文化形象资源,对包括城市整体文化形象、城市文化建筑群落在内的城市文化建设工程进行精心设计,在遵循弘扬主旋律、以人为本、突出地方特色、营造精品等原则的基础上塑造城市形象."中国常德诗墙"是常德城市文化形象的典型标志,它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迈出了成功的一步,堪称城市形象建设中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