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10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92篇
理论方法论   55篇
综合类   445篇
社会学   2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公民参与公共服务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并非直接相关,可以从有序性和有效性两个维度分析公民参与及其治理效能的关系.为提升治理效能,以程序性规则为核心的制度设计能更为充分地保障公民有序有效参与公共服务,实现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与有序合作.基于全过程民主、程序性权利和共同体秩序等公民参与的程序性价值维度考量,再以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公民参与为例,从公开公示机制、意见表达机制、回应吸纳机制、监督评价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等方面构建公民全过程参与制度,并探索公民参与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公民参与的程序性价值内化、方法创新与技术转型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82.
公民,市民,人民的法哲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公民、市民、人民的词义辨析,阐述了三者辩证关系,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它们产生、发展、最终消融的历史现象作了较系统梳理,提出了几个新观点。文章还阐述了当代中国完成上述进程所面临的困难及应把握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83.
公民的公共精神为公民有序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提供了价值规范,为和谐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从我国公民呼唤公共精神出发,指出公民的公共精神对和谐社会的形成具有重大作用,提出了构建当代公民公共精神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大力培养和谐审美观。笔者调查表明:其一,在32 504个调查对象中,55%有时考虑美,33%总是考虑美,12%不太考虑美;其二,中国公民总体趋向于以善良为美,而以和谐为美排第四位,构建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其三,当前中国公民多以个人兴趣为出发点进行审美判断,占被调查人数的43.6%,25.5%选择“依据大众流行和时尚,”30.9%选择”依据理想化的标准或境界”进行审美判断;其四,中国公民的审美实践活动以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主。为此,笔者得出以下结论: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并未制约人们的审美需求,不能因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而忽视人们的审美倾向,从物质产品生产与消费、精神产品的创造,从社会组织与运行状态角度、人与自然等角度看和谐社会的构建时都必须考虑人们的审美心理倾向且应进一步激发与引导中国公民的审美需求;二是和谐社会的构建既要尊重公民的个性因素,也应加强中国公民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和谐”本质的教育,还应加强公民对待社会的审美心态的培养。  相似文献   
85.
从“传统官僚理性”的“控制”逻辑到“工具-价值”理性的“回应”逻辑再到“治理”理性的“合作”逻辑,公共行政理性的变迁推动着公民参与政策空间的理性释放。公民的理性需求内在地区分为“个体理性”、“团体理性”、“公益理性”三个层面。公民参与空间的大小取决于行政理性与公民理性的有效互动,不同的行政理性配置不同的公民理性,会引致不同的政策参与类型。从公民参与的视角看,以“运动式政策参与”为分析概念,广东番禺反焚运动,展现了一种基于公民与政府理性互动的非正式的政策参与过程。应通过理性的认知和引导,提升政府和公民的理性能力,将频繁出现的公民集体行动转变为公民理性的政策参与,而非滑入群体性事件的深渊。  相似文献   
86.
The study examines the determinants of social expenditure in Sri Lanka for the period 1970–2010. The data are from a new data set assembled by the authors. The social spending data are collected from the Central Bank of Sri Lanka on education, health, and also on welfare spending. The study explains the determinants of social spending considering the demand‐side and the supply‐side driving forces and finds that inequality issues have been a major concern of social policy in Sri Lanka. Similarly, this study implies the influence of political behavior to satisfy voters as explained by the fiscal illusion theory. The globalization is not significant for social expenditure as commonly assumed in developed countries. Even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self‐interested behavior of bureaucrats are not evident in the Sri Lankan welfare sector.  相似文献   
87.
汪洁 《唐都学刊》2014,(3):20-26
新中国成立以来,公民道德建设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改革开放前的初步探索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末的复兴与推进阶段、新世纪以来的完善与创新阶段.我国在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总结这些得失,把握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当前进一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8.
多元文化教育视角下的少数民族公民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是由 5 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 ,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与宗教信仰 ,因此 ,少数民族人民的公民教育便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从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角度思考少数民族公民教育模式 ,探索多元文化基础上的公民培养机制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9.
老舍和张爱玲分别对中国市民小说传统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承继和改造,创造了现代文学史上两种风格不同的市民小说类型.文章从书写内容的传统与现代,价值立场的启蒙与民间及文体形态三方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使学生具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品格,是高校立德树人关键所在。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甘丹书院以在校大学生为施教对象,坚持治学修身、立德树人之宗旨,将"荀子思想、邯郸优秀成语典故、129师革命文化"作为主要教育教学内容,从课程设置、体验环节、行为养成三个维度入手,探索三维一体的书院文化育人模式,为高校立德树人提供具体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