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7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25篇
民族学   85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226篇
理论方法论   126篇
综合类   1223篇
社会学   115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71.
仲裁是一种重要的纠纷解决方式 ,带有“准司法”的性质。本文认为 ,意思自治作为调整私法领域的基本原则 ,在仲裁协议中也有明显的体现。我国的仲裁立法理应对仲裁协议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予以充分的尊重和保护。  相似文献   
72.
落实和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有许多制约因素,既有体制内因素,又有体制外因素。落实和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是一个推拉相助的合力过程,首先是一个上下互动的过程;其次是一个市场驱动的过程;第三是一个社会推动的过程。落实和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主动权在政府,正确处理政府与学校、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放权与控权相结合,合理配置政府与学校的办学权力;坚定性与渐进性相统一,逐步落实和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加速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加强教育法制建设,依法维护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是落实和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73.
公民这一概念源自西方,古希腊城邦孕育了最早的公民观念。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政治理论的集大成者,是最早提出公民理论的学者。作为西方公民理论的源头,亚里士多德的公民思想涉及到公民与城邦的关系、公民资格和公民政体等问题。亚里士多德的公民理论对今天我国公民意识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4.
论"乡政村治"中乡村关系的两种极端走向及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政村治”模式在实践中异化村民自治的性质,形成了乡村关系中的诸多复杂矛盾,并向两个极端方向发展:即“附属行政化”和“过度自治化”。据此对这两个极端的现实表现、形成原因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调适意见。  相似文献   
75.
通过对大革命时期农民协会与当今村民自治制度及村民委员会在制度层面上进行比较研究,系统分析二者在产生背景、组织机构、人员构成及具体职能等方面的异同,试图为我国村民自治的发展探寻更好的范式和摹本。研究发现二者在"对民主化的解读、社会化基础、组织层次、历史作用"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党的领导在农村基层治理中至关重要;农民在治理过程中的政治参与意义重大;治理须与相应时期的政治任务紧密结合。这些经验教训能够使我们更加深入地认清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做好村级治理工作,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76.
信用最初是在道德教化层面上使用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商品交换的日益复杂,信用这一侧重道德价值的概念逐渐被吸收到民事法律当中,并衍生出诚实信用原则。我国现行民事立法虽然确立了诚实信用原则,但还必须加强对这一原则的价值性和规范性解释,应该合理限制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和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使其更好地调整民事关系和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77.
论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抗战的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界人士以及海外侨胞紧密团结、浴血奋战的结果,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战略相持阶段到来以后,国民政府为适应新形势发动了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抗战建国,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既支持、肯定运动的积极面又不失时机对其消极面进行斗争,灵活运用统战政策维护了裂而不破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抗战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经验的不断总结和思考,可以为我们党在新阶段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开展统战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8.
"效率优先、兼顾公正"的相对工具主义价值主张,以及"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价值平衡主张,均不可能正确解决我国刑事诉讼的价值取向问题.刑事诉讼价值冲突的本质是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中突.确立"人权保障优先"和"程序公正优先"的价值取向,是实现"人民民主"的宪法精神、推动刑事司法文明建设、走出价值选择困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9.
民族地区宗教生态问题发生的实质,并不仅仅是外来宗教与民族传统宗教之间的互动关系,而是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宗教的传承和创新问题。当代滇南地区苗族宗教的发展及其变迁的事实表明,宗教的几度转型及传统宗教信仰的回归,以及给苗族社会和文化的稳定发展带来的动荡和冲击,实质上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如何对待和理解外来文化和宗教的传入与融合的问题。就当前苗族文化与宗教发展的趋势而言,信仰自觉的正确把握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滇南苗族地区宗教生态平衡与否反映出来的宗教问题,已远超出了宗教信仰自由与否的宗教理解。  相似文献   
80.
农民市民化进程中农民与政府博弈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市民化是指农民向城市转移并逐渐转变为市民的一种过程和状态.农民市民化中的农民是富有理性并非常讲究实际的.在选择迁居城市成为市民或继续留在农村保持农民身份时,农民都表现出他们在约束条件下的理性选择.政府的政策导向通过影响农民的决策而在农民市民化进程中起着明显的推动或抑制作用.我们可以把农民市民化看成是政府和农民之间的一个上下博弈问题.最后的均衡是政府为农民市民化提供"吸引"性政策,让农民迁居城市转变为市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