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5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66篇
管理学   21篇
民族学   184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88篇
丛书文集   1201篇
理论方法论   386篇
综合类   5624篇
社会学   415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301篇
  2012年   389篇
  2011年   496篇
  2010年   473篇
  2009年   569篇
  2008年   685篇
  2007年   1116篇
  2006年   987篇
  2005年   733篇
  2004年   453篇
  2003年   469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社会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繁荣至今的根本所在。但我们在强调发展的同时也大力倡导社会公正的实现,只不过是在目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更加提倡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公正实现”,这种“公正实现”所带来的可持续发展是以效率的提高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82.
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途径在于:对现有的扶贫方式予以创新;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城镇化进程,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引导贫困人口主动参与扶贫活动。  相似文献   
83.
良好的社会心态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种内在要求,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心理资源。在社会转型时期,由收入差距扩大引起的不公平感和社会生活中的焦虑感,使低收入群体遭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双层困扰,并产生政治上的冷漠心态和信仰上的迷茫,为此,需要在社会意识领域做好教育疏导工作,更要在社会存在领域做好良好社会心态的强本固基工作。  相似文献   
84.
建设和谐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整合社会力量和调节社会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巩固全国人民奋斗有社会基础。建设和谐文化,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又要注意和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既要立足于社会生活实际,又要着眼未来,坚持科学创新;既要坚持以加强基层文化为重心,又要坚持统筹城乡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85.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组成部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6.
新型工业化信息社会的发展 ,对各种类型的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从事高等工程教育的高等工科院校 ,是培养工程师的摇篮。优秀工程师的基础素质培养有赖于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87.
科技社会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 ,加强科技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了社会科技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 ,进而具体探讨了科技文明建设的内涵  相似文献   
88.
中国社会是伦理社会,这是对中国社会性质的一种界定与基本认识。这种认识与界定既是对传统中国的反思,又是对中国现实的把握。现代深深地嵌入在传统之中,中国人直接或间接地受传统伦理的影响和支配。伦理场域是中国人开展社会行动的依托,行动者在伦理场域中占有位置、施展策略、获取资源。因此,伦理场域是理解中国现实国情和中国人行动逻辑的关键。  相似文献   
89.
Since 1965 hundreds of articles and books have been published about African American families. Nevertheles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families continues to be limited. There is a tendency to gloss over important within-group differences; thus, monolithic, stereotypic and inaccurance portrayals of Black family life are common. This paper sets aside debates of Black family pathology or viability, focusing instead on these families' essential character. The paper seeks to understand Black families on their own terms, locating them in relevant social, historical,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s. Key empirical patterns and trends reveal dramatic changes in Black family geographic location, headship, quality of life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since 1950.A complex picture is revealed. There has been gradual but steady overall improvement alongside persistent, extreme racial disparties and pronounced class disparities among Black families. The proposed Black Family Socio-Ecological Context model specifies and connects institutional, interpersonal, environmental, temporal and cultural facts that shape the essential character of Black family life in such a way as to produce characteristics simultaneously shared and idiosyncratic. The model also provides an organized, systematic accounting of research and public policy issues relevant to the study of African American families.An early version co-authored with Richard A. English was presented during the National Council on Family Relations Meetings in Portland, Oregon, October 1980.  相似文献   
90.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快速是举世瞩目的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观的独特性也是尽人皆知的。反思中国社会发展观的理论来源 ,在当代是非常必要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观来自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的理论创造 ,而当代世界社会发展理论的参照作用也可当做一个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