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2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42篇
管理学   24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0篇
人口学   73篇
丛书文集   433篇
理论方法论   184篇
综合类   2896篇
社会学   322篇
统计学   2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310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336篇
  2006年   310篇
  2005年   303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Since the first free elections were held in April 1994, South Africans are popularly known as the 'rainbow people'. The paper inquires whether South Africans who experienced pride in their nation in the first years of democracy also perceived a greater sense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It is proposed that national pride in post-apartheid South Africa might be fused with or work through self-esteem to lift levels of happiness. The paper traces the history of the new integrating civil religion of the rainbow people and the acceptance of the rainbow as a political symbol of unity among the diverse people of South Africa immediately after the 1994 elections and two years later. The proposed link between national pride and happiness was explored with data from two independent national surveys, the 1995 South African World Values Survey conducted by Markinor and a June 1996 MarkData syndicated omnibus survey.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appeal of the rainbow as political symbol was inclusive of all groups in society and that feelings of national pride and support for the rainbow ideal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subjective well-being. As indicated by intensity and frequency measures, the majority of South Africans were proud of their country and could name a national achievement that inspired pride. Better-off South Africans tended to be happier and more satisfied with life but less proud, while the poor were less happy but fiercely proud of their country. Results suggest that belief in South Africa's 'rainbow nation' ideal may have assisted in boosting happiness during the transition to a stable democracy, thereby preventing alienation among the losers under the new political dispensation. Supporters of the ideal of the rainbow nation were more optimistic than others about the future of their country.  相似文献   
52.
发展循环经济提升自然资源承载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支撑基础,没有资源的支撑,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都不可能有相应的发展。而资源可承载的社会经济发展能力是有限的,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必须考虑到资源承载力的限制。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资源消耗增加,自然资源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约束日趋明显,针对资源效率低下、承载力减弱的现状,我国将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十一五规划纲要"。发展循环经济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经济活动向生态化转变,这无异于增加了资源的总量,提升了资源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53.
私法自治的原则萌芽于罗马法,产生于18、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下,并被《法国民法典》以明确的条文确认。私法自治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得到法律的确认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它奠基于当时的哲学、伦理学以及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又扎根于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分离的实践基础上。  相似文献   
54.
由张积中在黄崖山讲学聚众的实际活动看,黄崖事件非“教”案,也非纯粹“匪”案。张积中的讲学活动不是决定山寨命运的主要因素,仅为黄崖山聚众的魅力元素。黄崖事件的悲剧命运是当时的社会生态所决定的:咸同年间山东灾荒与流民问题为黄崖山寨聚众提供了条件,咸同年间山东民间军事化结构同质了黄崖山寨。  相似文献   
55.
国家科技传播能力: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传播与科技创新、知识经济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这决定了在推动科技创新与知识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科技传播事业,加强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建立高效科技传播体系。文章对国家科技传播能力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分析了国家科技传播能力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评价国家科技传播能力的一个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6.
处分原则是最能反映民事诉讼特色的基本原则。由于诉讼传统、理论以及观念的差异,各国关于处分原则的立法并不一致,主要有三种模式:大陆法系的"处分权主义"、英美法系对抗制下的处分原则、苏联的"职权干预式"处分原则。其中,大陆法系的立法模式为中国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处分原则提供了一个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57.
估算全国和省际人力资本水平是经济增长研究所不能回避的问题。当前的研究主要采用教育年限法、物质投入法、生产函数法、人力资本回报法、人力资本特征与收入法和J-F终生收入法等六种方法。多角度比较和判别,可以验证生产函数法测算的各年相对人力资本水平较为可靠。使用生产函数法估算全国和各省的1952-2008年的人力资本存量,可刻画统一单位衡量的全国和各省人力资本水平。总体来说,全国和各省人力资本水平呈增长状态,各省人力资本存量以及增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8.
"资源稀释模型"认为,在家庭经济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家庭里的孩子数量越多,每个孩子分到的经济资源就会相应减少;而且家庭的经济资源对孩子是否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影响非常重要。笔者从"资源稀释模型(Resource Dilution Model)"这一视角来分析和探讨,上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政策何以得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9.
“干部积极干,农户站边看”的贫困群体脱贫逆化现象影响着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的高效开展。通过田野调查发现,贫困农户脱贫主体性不足的发生逻辑首先在于小农理性下受利益驱使的农户形成争当贫困户的“自愿型贫困”,造成贫困农户“不愿”脱贫;其次,贫困农户在贫困识别、资源匹配和脱贫行动选择方面因决策受限形成“边缘化治贫”,造成农户的“不能”脱贫;最后,贫困农户受贫困文化影响导致“精神贫困”,造成贫困农户的“内卷化脱贫”。因此,需要从增加贫困农户脱贫意愿和强化贫困农户内生脱贫能力两个维度来构建贫困农户的有效脱贫主体性。  相似文献   
60.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公民教育是成功的,美国公民教育的成功源于其方法的成功。探究美国公民教育方法,借鉴其宝贵经验,对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