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76篇 |
免费 | 57篇 |
国内免费 | 3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4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24篇 |
人口学 | 14篇 |
丛书文集 | 336篇 |
理论方法论 | 110篇 |
综合类 | 2065篇 |
社会学 | 197篇 |
统计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47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62篇 |
2014年 | 124篇 |
2013年 | 139篇 |
2012年 | 165篇 |
2011年 | 218篇 |
2010年 | 183篇 |
2009年 | 183篇 |
2008年 | 183篇 |
2007年 | 229篇 |
2006年 | 222篇 |
2005年 | 226篇 |
2004年 | 169篇 |
2003年 | 165篇 |
2002年 | 108篇 |
2001年 | 84篇 |
2000年 | 55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王仰光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64-68
虚构房屋交易贷款案件涉及合同的效力在实践中争议较大,主要原因是未认识到该案件的性质属于通谋虚伪的意思表示,通谋虚伪意思表示在当事人之间无效,但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通谋虚伪意思表示在我国现行法中没有明确的规范,未来制定民法典时应明确虚伪意思表示在当事人之间的效力、针对善意第三人的效力,并对隐藏行为进行规范,特别应强调虚伪意思表示的当事人不得获益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2.
城市场域内的文化资本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文化资本概念第一位明确提出“文化资本”的学者是皮埃尔·布迪厄,遗憾的是他并没有给出概念性的阐述,而是通过三种形式类别划分来说明他的“文化资本”理论。之后国外一些学者或是从资本定义引申出文化资本定义,或是从纯精神视角进行界定。这些文化资本的定义虽然对资本进 相似文献
123.
论宪法上的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琴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9(3):326-330
宪法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功能是授予并控制国家权力、确认并保障公民权利。通过宪法,赋予并控制国家权力、确认并保障公民权利是宪政史亘古不变的主题。研究宪法中的公民权利、国家权力的本源及二者对立统一的关系,从本源上明确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国家权力必须受公民权利制约,而公民权利的实现必须依靠国家权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4.
成熟的市民社会是宪政与法治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永伟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4):18-23
市民社会孕育了宪政文化,培养了法治精神,形成了社会权力,消解了国家压力。因此,宪政与法治的实现离不开市民社会的培育和成熟。中国历史上缺失市民社会和现实中市民社会不成熟是中国难以实现宪政与法治的根本症结。因此,中国建立宪政之途和走向法治之路就是培育和形成成熟的市民社会。推进经济的市场化,加强政治民主化和权力监督,推动社会利益分散化和利益多元化,推动思想意识和文化的多样化,这既是为了培育成熟的市民社会,也是在铺垫宪政与法治的基石。 相似文献
125.
"模仿秀"民事侵权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齐恩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82-85
随着“模仿秀”在电视节目、舞台表演的出现.引起了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部门的争论。核心问题是:“模仿秀”是否构成侵权?健康有益的“模仿秀”不可能构成侵权,超出法律规则规范和社会公共利益约束、有不正当目的的“模仿秀”则构成对表演者的表演者权、肖像权、姓名权的侵犯。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并不是“模仿秀”构成民事侵权的标准.认定“模仿秀”的民事侵权行为应从主观动机和实现营利的方式和手段去判定。 相似文献
126.
邢荣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27-31,75
市民社会是现代性确立的重要标志和现代性个体主体性原则的重要体现。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市民社会受资本逻辑的支配,成为私人利益的战场,从而使得现代性走向了自我悖反;市民社会中公共领域的诞生揭示了现代性自我救赎的希望;公共领域追寻公共性,是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以及市民社会内部的利益个体之间通过自由沟通以形成理解、或通过商谈以达成妥协的机制或制度化渠道。公共领域可以调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成为资本主义条件下现代性自我救赎的希望。 相似文献
127.
王次宝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56-60
处分原则是最能反映民事诉讼特色的基本原则。由于诉讼传统、理论以及观念的差异,各国关于处分原则的立法并不一致,主要有三种模式:大陆法系的"处分权主义"、英美法系对抗制下的处分原则、苏联的"职权干预式"处分原则。其中,大陆法系的立法模式为中国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处分原则提供了一个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28.
文章在对我国民事诉权保障制度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分析了民事诉权保障制度的缺陷及其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社会文化背景、法律文化权利观、法律制度运行机制三个方面揭示我国民事诉权保障不力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完善我国民事诉权保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9.
不确当的命名——评《Civil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无论是从语义学、逻辑学上看,还是从实际内容上看,联合国大会颁布的《Civil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TheInternationalCovenantonCivilandPoliticalRights)的名称都是一个不确当的命名,应当更名为《人身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TheInternationalCovenantonBodilyandPoliticalRights)。 相似文献
130.
潘晓霞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1):39-41
死者无人格权,但死者具有人格利益。为了维护社会利益和善良风俗,我国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对死者人格利益保护也达成了共识。完善死者人格利益应在保护范围、行使主体、法律责任、免责事由及保护期限等方面给予立法规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