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36篇 |
免费 | 66篇 |
国内免费 | 3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8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27篇 |
人口学 | 27篇 |
丛书文集 | 388篇 |
理论方法论 | 144篇 |
综合类 | 2284篇 |
社会学 | 333篇 |
统计学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29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65篇 |
2016年 | 48篇 |
2015年 | 82篇 |
2014年 | 159篇 |
2013年 | 210篇 |
2012年 | 187篇 |
2011年 | 249篇 |
2010年 | 197篇 |
2009年 | 204篇 |
2008年 | 213篇 |
2007年 | 252篇 |
2006年 | 242篇 |
2005年 | 240篇 |
2004年 | 191篇 |
2003年 | 180篇 |
2002年 | 130篇 |
2001年 | 94篇 |
2000年 | 62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51.
构成公务员行为规范道德基础的是应用伦理学,公务员行为规范的伦理价值目标是服务人民、忠于国家和宪法、诚实守信。公务员行为道德规范的制度建设应该包括: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公务交往规范及接受馈赠的限制;设立行政道德委员会,以保证公务员伦理规范的实施。 相似文献
52.
乡镇市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乡镇市场经济的发展,乡镇市民社会及其利益代表组织也快速兴起。政府主导型现代化模式在农村的终结、政府因管理失灵而从乡镇市场中淡出以及国家权力退出导致乡镇公共服务真空是其兴起的时代背景。乡镇市民社会的阶层主要有:乡镇私营企业主阶层、乡镇个体工商户阶层、乡镇农民精英阶层、乡镇外来务工人员阶层和外出务工的农民阶层,其利益组织既有体制内的非政府组织,也有体制外的组织,其兴起的特点主要有过渡性、非农性、脆弱性和连接性。乡镇市民社会对于乡镇政治和经济生活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乡镇政府对于乡镇市民社会的治理有四个方面的路径:放权又树威;推动其自治与自律;确认其利益诉求;促进其文化转型。 相似文献
53.
收益管理的思想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立辉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7):48-50
收益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通过对收益管理的思想方法和理论进行归纳分析 ,并选择航空业为重点 ,对收益管理的应用技术进行研究 ,可以看到这一管理方法的广阔前景。目前 ,国内不少大企业已实施了ERP和CRM系统 ,为收益管理系统的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54.
在现代民事诉讼制度中,一直存在职权主义诉讼与当事人主义诉讼两种模式之争,而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可以说基本上属于职权主义模式。在四川井盐生产历史过程中,保留了丰富的盐业契约档案,这些契约规范着各类的盐业生产经营活动,调解着复杂的盐业诉讼纠纷盐业契约以其突出的自由性、合意性以及遵从习惯等特点,在过去有效地调节着复杂的经济关系,我们探析其中有价值的成分,对于思考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应更多地引入当事人主义模式一定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5.
胡洪彬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2):69-73
作为政治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社会资本的理论构成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的重要资源,对提升当下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实效具有借鉴意义,信任社会资本能够提升农村民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价值认同,规范社会资本可以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制度化,而公民参与网络有助于扩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融资渠道。然而,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内,我国农村现代社会资本的分布还很不均衡,总体发育不够成熟,这其中,农村民众普遍社会信任的产生还面临许多困境,各级政府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制度规范存在不足,同时,农村公民社会不发达,农村文化类民间组织发育不良,农村民众参与意识较为薄弱,这些都构成了当下制约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的社会根源,因此,在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必须大力提升其现代社会资本存量,强化宣传教育,着力提升地方官员的公共服务能力与农村民众的认识水平,积极转变地方政府的供给模式,实现地方政府文化管理过程的善治转变,并积极完善供给机制,大力培育农村民间组织,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56.
盛永彬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2):14-19
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手段和工具的法治,必须是善法之治。《国家赔偿法》作为我国现代社会法治进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基本制度,必须符合法治原则、宪法精神及国际法准则。然而,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的有关条款之规定却不乏违宪之处。为了保障宪法效力的至高性和权威性,维护我国法制建设的统一和尊严,实现宪政宗旨,充分而全面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推动廉政建设,促进依法治国,《国家赔偿法》的违宪条款应予以修订。 相似文献
57.
於贤淑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6):19-22
精神病人作为婚姻关系的一方当事人,其离婚诉权依法应得到保护。从离婚诉权的基本内涵入手,考查精神病人离婚诉权的立法及司法现状,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的构想。 相似文献
58.
判例和判例法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却又紧密联系。在民法法系国家,判例并没有约束力,但在实践中,它具有说服力。我国应当在考察基本国情的基础上,通过对民法法系国家日益重视判例制度的借鉴,加强判例的作用。当然适用判例法制度的种种条件尚不完备,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59.
全球化引发的全球治理真空,需要全球公民社会发挥作用。而全球化密切交往中全球意识的扩展和社会资本的兴起,也为全球公民社会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全球公民社会在参与全球治理、扶持弱势群体、抑制全球强权、弥补“民主赤字”等方面扮演着积极的角色。由于力量的相对弱小和参与机制的不健全,全球公民社会的作用还受到局限。全球公民社会需要解决好自身的独立性、合法性、平衡性等一些重大问题,以谋求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0.
公民人格是解读公民社会合法性与价值合理性的深层判据,它植根于公民社会的制度存在,孕生于公民伦理的精神价值.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社会趋向与公民伦理诉求,决定了传统人格走向公民人格的必然趋势,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人格塑造,是在传统文化语境和现代化现实境遇中发生的,受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制约.公民人格的历史缺场与现实诉求,决定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格转型充满对主体性精神、契约精神、规范性精神、权利与义务对等精神、社会正义精神等理性精神形态的希冀与期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