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5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刘俊 《民族学刊》2016,7(6):78-84,120
Affinity clans and luandishi ( or luandi clan ) constituted the backbone of the Xiongnu’s social structure, among which luandishi was in the dominant position while those affinity clans were subordinate. But affinity clans’ status in Xiongnu society started to change since Tuqitang became Chanyu( chief of Xiongnu in ancient China ) in 60 B. C. The reason for affinity clans’ change of their position was not only due to their affinity relations with Chanyu, but also due to the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on the succession of Chanyu,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Han Dynasty’s polices. The presence of affinity clans and the change of their position had played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role in Xiongnu’s social development, thus it is worth of doing an in-depth academic study in this field.  相似文献   
22.
文章采用了文献分析的方法,考查了两汉关中大族的萌芽、发展、转变的基本情况、主要特征及其对文学的贡献,认为两汉关中地区大族云集,它们萌芽于西汉初中期,发展兴盛于西汉后期或东汉时期,子孙相继,累世公卿,对两汉的政治、文化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们的主要特征一是大都有尚武的传统,二是尚武的同时也非常注重文化特别是儒家经典的学习,表现出由纯官僚家庭向经学性家族转变的趋势,部分家族已初步士族化。同时,它们对两汉文学的发展也有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3.
天地会从两广入湘后 ,首先在流民中发育。从人口结构变化、人口增长与流移等诸方面看 ,它的产生是必然的。因此 ,流民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借用天地会再造他们的社会存在也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相似文献   
24.
世族是中古时期据有统治地位的社会阶层。以家风、家学为主要内容的世族文化 ,是当时各大家族延续其家世、维持其门第、提高其门望的关键性因素。世族之家风 ,即其家族之精神传统 ,其表象虽然纷繁 ,但其核心则是儒家礼法规范 ,讲求孝义 ;至于世族之家学 ,其最重儒家礼学 ,并且包容文史、杂艺等 ,以增强世族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25.
传统婚姻是传统社会制度的基础和核心。 2 0世纪 50— 70年代凉山婚改的实质是国家以政治方式从传统的等级家支组织中剥离和解放个人。但凉山的传统婚姻制度是对当地的自然与文化长期适应的结果 ,且婚改文件中阶级斗争话语与凉山彝族的等级血统论同构 ,故使婚改失败。改革开放有助于实现凉山彝族社会的巨大变迁 ,包括婚改预期目的的实现 ,同时提醒我们在现代化的过程中 ,必须尊重各民族文化的价值和主体性 ,重视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兼容能力。  相似文献   
26.
自吐谷浑建政以来,在其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吐谷浑亲族和羌人部族的两大势力集团,经过数十年的相互摩擦、碰撞、斗争,逐渐消除了吐谷浑亲族和部族间的矛盾冲突,开始相互认同、相互融合,这不仅加强了吐谷浑统治集团内部的凝聚力,而且其开始走向对外发展;发展中不断吸纳新的部族,逐渐形成了吐谷浑民族。  相似文献   
27.
南京国民政府在成立伊始通过民法典亲属编确立了近代收养制度,彻底废除了收养制度之一的"立嗣",不再把收养制度与宗祧承继联系起来,而在法律文本上完成了异姓养子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司法层面,国民政府最高法院通过判决例、解释例补充民法典亲属编有关养子的规定。立法和司法逐渐融合,一改北洋政府时期异姓养子之立法与司法断裂的局面,使得传统固有法中的"乞养"终于在西方私法理念的影响下,变为近代民法意义上的收养制度。  相似文献   
28.
变迁中的农村宗族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村宗族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化,可以说是几经兴衰。在中国社会处于急剧转型时期的今天,关键是农村宗族如何定位。我们把宗族的探讨作为一份重要的历史遗产加以客观地评述,有助于人们更科学地、更准确地认识中国的宗族与社会,思考中国的历史和未来。  相似文献   
29.
与古代希腊、罗马及日耳曼不同, 中国古代国家起源走的是一条构建和谐的道 路, 即没有打碎氏族制度, 而是在普遍存在的氏族组织的基础上滥觞国家的萌芽, 国 家与氏族长期并存而使早期国家完善与发展。氏族制度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这一古代 中国独具特色的社会结构是和谐构建之路的深厚社会基础。古代中国早期国家构建过 程中, 十分关注各个氏族、部落的情、义、利、患等问题。这种关注与社会实践成为 构建和谐的基石, 也是那个时代的领导者成功的标识。直到古代中国早期国家成熟 时, 还能够看到构建和谐理念的痕迹。

关键词: 早期国家 氏族制度 礼制 和谐

Unlike the ancient Greek, Roman and German states, ancient Chinese states took a path of harmonious construction which did not involve abolition of the clan system. It was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clan organization that the first shoots of the state sprouted, and the state and the clans underwent a long coexistence which allowed the early state to develop and be perfected. The unique social structure of ancient China—the long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lan system—was the underlying social foundation for harmonious construction. The early Chinese states were much concerned with the feelings, opinions about right and wrong, advantages and calamities of the clans and tribes. This concern and social practice was the foundation stone for harmonious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the benchmark for success for the leaders of the time. Traces of the idea of harmonious construction are apparent up to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the early state in ancient China.  相似文献   
30.
春秋晚期以后,“百姓”一词已指普通民众,但是“百姓”一词的古义是“百官族姓”、“百官也。官有世功,受氏姓也”,在《国语》和《左传》中都有较详细的记载。否定这种说法的裘锡圭、朱凤瀚两位先生,根据的其实是东汉郑玄晚起的错误解释。朱凤瀚先生详细讨论过西周的由不同姓的诸多宗族族长担任世官的制度,这种制度可以追溯到商代或更早的夏代。“世官”源于不同的氏族或宗族以世代相传的特殊技能服务于社会。这些担任世官的不同姓的族长,就是“百姓”。能否凝聚众多的“百姓”服务于同一个社会组织,大大促进其发展,是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百姓”是早期国家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