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64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381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清初各大词家、词派在对明词进行反思的时候,都意识到造成明词流弊的重要原因是文人耽于逸乐的时俗,因此他们在重塑词之雅正形象的过程中不约而同地在其理论体系里试图恢复词的悲情之雅,对明词欢娱之俗进行理论上的反叛.而这一崇雅反俗的原动力,其一是明清易代的特殊时代背景,其二是顽强的儒家怨刺诗教传统的要求,其三则是人性深处本能的悲情意识的体现以及由悲情意识引发崇高的伦理同情的需要.  相似文献   
52.
论张海的清美书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先生以其卓越的组织才能和杰出的艺术才华,为我国书法事业的繁荣贡献颇多,其书艺近乎臻至大巧若拙的清美境界,具体表现为清雄雅洁的艺术语言,清奇瑰丽的审美意象,清空俊逸的独特风格。张海清美书风的形成,其因素是多元的,而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精湛纯熟的技法,渊深广博的学养,雪洁冰清的人格。  相似文献   
53.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自然意象中,黄昏意象颇为突出.作为一个自然时令,黄昏所代表的生命意蕴,在诗人眼中,特具社会人生的隐喻.本文认为,黄昏意象起源于对温馨、圆满的渴望,发展于诗人们找不到人生的归依,类化于诗人之普遍不得意.从该意象在古典诗歌中的形成,我们可管窥出自然意象在古诗中嬗变的清晰脉络.  相似文献   
54.
本文从俗艺术与雅艺术之划分是否合理,形式和内容是支撑所有艺术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因素,欣赏人群可以清楚地划分为两大社会群体吗,等三个方面对《接受视野中的雅俗艺术论》一文中的某些观点提出异议,第四部分重点探讨当代艺术审美新标准——雅俗共赏的提出以及它能否成为当代艺术审美标准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55.
中国古代诗歌选本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三条线索中:一是分类选编的承传;二是分体选编的承传;三是分人选编的承传。古代诗歌选本的承传,为诗歌选本发挥欣赏、批评与文献传播的多方面价值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6.
《李潮八分小篆歌》是杜甫杰出的歌行作品。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喜瘦硬、重骨力以及崇尚高古意趣这两个方面的艺术观念,既是针对李潮的书法作品而发,同时也体现在杜甫其他一些评论书画的诗作当中;这也是杜甫本人诗歌创作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57.
曲琨 《齐鲁学刊》2006,(2):65-68
《云溪友议》是晚唐居士范摅的笔记小说。范摅的创作目的是为文人提供论文会友的谈资,所以在小说的题材内容方面和艺术表现方面求“雅”、求“趣”。“雅”是通过诗歌的大量录入和对文人生活的描写来体现的,“趣”是通过对标题、诗的选择以及人物选择等方面的精心安排来体现的。因此,此书在对唐诗的保存、对中晚唐文人的生活和追求及其与创作之间的互动影响的反映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58.
古文今译的目的是再现古代作品的原貌,使没有古汉语阅读能力或阅读能力不很强的人能了解古文内容,以便学习和借鉴。实现这一目的,就应严格遵守古文今译的原则,准确而通畅地将古文的内容译成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59.
中国古代诗话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大线索中:一、在单部诗话之体上,有"论诗及事"和"论诗及辞"之体的承传;二、在诗话汇编之体上,有分门类编之体和据人而编之体的承传.诗话体制的承传,从内在影响着我国古代诗话发展的走向,决定着古代诗话多方面价值的展开.  相似文献   
60.
《龙虫并雕斋琐语》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翻译家、诗人王了一一组小品文的汇编,它真实地反映了四十年代大后方中国社会的世相人情和政治黑暗,被称为是“生活的实录”。在语言上具有浓郁的古典风格和朴拙美,既做到了文字雅驯,中西结合,又注重科学逻辑,字字推敲,形成了独具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