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7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11篇
民族学   12篇
人口学   38篇
丛书文集   75篇
理论方法论   114篇
综合类   454篇
社会学   113篇
统计学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7 毫秒
71.
在中国近代进化历史哲学建构过程中,儒家经学给予了直接影响。龚自珍、魏源、康有为、梁启超等都以儒家今文经学为思想武器,系统阐发"变易"史观和社会进化史观。章太炎则以儒家古文经学为基础,强调历史进化中的剧烈变革,对资产阶级历史哲学的建立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通过中国共产党对台湾政策经历了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再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演变历程的研究,阐述了中共三代领导人对和平统一大业战略思考的逐步深化和完善,揭示了其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73.
中国古代文学与气候之间的关系密切。一年有四季,而四季气候有别;不同的气候决定了四时迥异的“物容”或物候特征;气候及物候影响着古代文学家的“感物”方式、文学表现内容。古代文学家在四时物候的感召下,创作了海量具有鲜明季节性和抒情性的文学作品,形成了具有多种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四季”文学抒情范式。  相似文献   
74.
成都城址选择的历史优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都是一座拥有2400余年建城史和近150年建都史(不含古蜀王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由于其城址经过历代蜀人的艰辛开发和探索,选择在平原广阔、交通便利、水源丰富、地形有利、气候温润、物产丰盈的成都平原中心,符合了中国古代城址选择的原则,适应了城市发展的需要,此后不断兴修的水利工程更使其锦上添花,故历经2300余年从未转移,这无论是在中国城市史还是世界城市史上,都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75.
Abstract

Objective: The investigators examined the health and well-being correlates of hearing the popular phrase “that's so gay” among gay, lesbian, and bisexual (GLB) emerging adults. Participants: Participants were 114 self-identified GLB students aged 18 to 25 years. Methods: An online survey was distributed to students at a large public university in the Midwest during winter 2009. Results: Participants’ social and physical well-being wa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hearing this phrase, specifically feeling isolated and experiencing physical health symptoms (ie, headaches, poor appetite, or eating problems). Conclusions: College professionals and student leaders must acknowledge that the phrase is a form of heterosexist harassment. As such, policies addressing diversity and harassment should address students’ use of this phrase, aiming to reduce its use. Additionall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develop practices that counteract poorer well-being associated with hearing the phrase.  相似文献   
76.
着重论述了《五号屠场》一书的环境描写 ,特别是该书作者独特的时间观和在四维空间的动态环境。其奔放自由的表现手法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作品中小人物受困于充满敌意的环境时的孤独无援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在书中大量运用时间旅行和象征主义等手法 ,旨在揭示凶险的外部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并警示人们只有反对战争、热爱和平才能创建良好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77.
地理、气候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创造文明成果的重要条件,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对于人类文明生成的类型和发展趋势有着重大的作用。历史时期地理气候因素的频繁变化,对于古代庆阳文明曾经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既是古代庆阳农业和畜牧并举的环境前提,又培养了古人安土守业的眷乡恋土情怀,导致了在文明发展进程中开放与封闭并存的历史特征,形成了庆阳先民勇敢尚武与俭朴勤劳的民风民俗。  相似文献   
78.
为揭示密集型克隆植物在未来气候暖化下的反应格局,在控制实验条件下选用冬小麦接受两种温度和两种养分水平的处理。结果显示:温度对冬小麦的克隆生长、有性繁殖、生物量在各部分间的分配均产生了极显著的影响;而养分对多数性状的影响不显著;并且温度很少与养分发生交互效应。在全球暖化的背景下从克隆植物适应对策的角度对研究的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9.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hang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Chinese and Vietnamese communities in Australia over the two past decades. The research analyses data of individuals (i) bor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r Vietnam, (ii) of Chinese or Vietnamese ancestry, and (iii) who spoke Chinese or Vietnamese languages at home. Basic demographic and economic factors at the SLA level are considered to provide an initial discussion of meso-level factors which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changes in Chinese-and Vietnamese-Australian distributions and concentrations since 1986. As expected, from field observations, the data reveal a contrasting picture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the Chinese- and Vietnamese-Australian communities, and indicate that although a few areas of high Vietnamese spatial concentration have persisted into 2006, and a few areas of high’ Chinese spatial concentration have developed since 1986, overall there is an increasing dispersion of both communities into the broader Australian community.  相似文献   
80.
黄河流域的竹林分布与秦汉气候史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汉时期黄河流域的竹林分布是生态史研究和经济史研究都应当关注的历史事实。认为当时黄河流域的竹林非“自然生”、“皆为经济栽培的产物”的意见缺乏论据。竹林分布的变化,实具有“气候变迁指示意义”。竺可桢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中以“竹”的分布论述秦和西汉时期的“温和”气候,是有说服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