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4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9篇
管理学   64篇
民族学   7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197篇
理论方法论   72篇
综合类   1473篇
社会学   156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范畴理论来讨论汉字及其复合构词。论文首先讨论了意象如何是主观想象活动对认知信息进行加工的产物,意象图式是语义概念范畴里重要的成分。论文然后分析汉字由形义符和声义符构造的隐喻意象图式特性,以及范畴意象图式所揭示在单字词原型意义(本源义)。论文最后讨论汉语复合词的特点以及与范畴复合的映射,在此基础上讨论汉语复合词的词核构造里的广义形态,以及广义形态里的语义句法关系。  相似文献   
62.
在人类理解的过程中,图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认知角度上看,词典释义是对大脑中图式的物理重构,因此,文章认为英语词典释义的结构以及与图式中的填充值相对应的释义词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读者对释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63.
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受思维习惯和文化内涵的影响.然而,在世界文化朝着多元化发展的进程中,不同文化间的频繁接触促进了文化的趋同,而文化的趋同又必然引起词语的语义变化.文章旨在通过词语的示例分析比较,探讨人类语言的共性和个性,从而证明英汉两种语言的词语语义随着文化的趋同所出现的同一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4.
根据意义和功能,现代汉语的量词"把"分为两类3种:个体量词"把1",集合量词"把2",动量词"把3"。研究发现,量词的使用是一种范畴确认或语法归类,最初使用量词的对象的认知原型,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同类对象的量词选取;围绕动词"把"及其有关项所形成的意义,是制约量词"把"的类型和使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5.
着重从量词选取的历史成因、量词选取的风格色彩以及量词选取的认知机制这3个角度出发,以“口”、“头”(“一口猪”与“一头猪”)为例,探讨汉语一名多量组合现象,从而揭示“处于习惯”的名量组合背后所隐藏的规律和倾向。  相似文献   
66.
以语言与社会认知的关系为前提对标题的结构规律进行研究。围绕媒体标题话语,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及认知语言学、信息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标题语体研究、标题用语研究、标题语用研究、标题比较研究、标题系统研究。标题语体研究主要着眼于发现能与新闻次语体对应的标题的典型格式;标题用语研究主要研究标记性较强的标题专用词语和格式及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标题语用研究结合新闻标题的传播功能探讨标题的话题结构、标题体现的言语行为、复式标题的分行等;标题比较研究主要集中于跨媒介比较、汉外比较、历时平面比较;标题系统研究是把标题放入整个社会语境中考察其制作成因。  相似文献   
67.
西方认知语言学经历了从唯理认知观到非理性认知观又到生存认知观的历史嬗变,这表明内在体验性的认知虽然是西方语言学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共同特质,但它的哲学基础不仅不稳固,而且比较脆弱,这期间曾发生了从理性的自省到非理性的体验,从"在"的召唤到后现代的解构等几次重大的意义断裂。因其只强调语言意义的自生性、体验性的内在特质,忽视了语言对外在世界、经验事实或社会实践的依赖性特质,以至于常常使现代语言学之社会语用价值处于遮蔽状态。  相似文献   
68.
跨文化交际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对社交语用失误的解读必须考虑交际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和认知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若认知心理状态不同的交际者对彼此制约交际的社交文化规约的心理可及程度较低,加上交际的瞬时性和省力原则的作用,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认知语境假设选择的判断可能与听话人的真实认知语境假设选择不符,使得听话人推理出的说话人交际意图和说话人真实的交际意图不一致,从而导致社交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69.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方式。认知语言学派的隐喻理论揭示了隐喻普遍性的原因,也指出了英语教学中隐喻的重要性。涉及到隐喻的英语语言现象是中国学生理解和运用的难点。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尝试将认知隐喻学中有关概念隐喻的理论引入英语教学中,并探讨其应用价值,以探索解决英语教学中涉及到隐喻现象的教学难点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70.
本文运用文化图式理论来跨学科地对农民城市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文化冲突进行分析。认为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文化冲突从根本上来说,是两种异质文化的文化图式冲突所导致的。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在城市中会积极通过对异质文化的认知、学习及经验习得过程,逐步接受城市文化的文化图式,通过自身文化图式的重构来克服这种文化冲突,从而真正完成其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