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4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9篇
管理学   64篇
民族学   7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197篇
理论方法论   72篇
综合类   1473篇
社会学   156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从图形/背景理论出发,探讨图形/背景这一认知概念对英语被动句的解释及其对翻译的指导作用。对几种不同的英语被动句句型进行研究,并对该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被动句的汉译进行了探讨。认为英语被动句并不是简单的由主动句变换而来,而是有其认知的理据,因此,翻译的时候,也必须综合认知的因素,否则不能取得好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62.
日语三段式谜语的“谜面”和“谜底”表面上看来似乎毫无关系,但是通过“共通点”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某种关联。由于谜面和谜底有一定的间距.并不具有最大关联性,同时谜语是人为有意识创作的语言游戏,没有特定的对象,所以要顺利推导出谜底需要借助猜谜者的语境知识。本文拟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阐释如何运用认知语境知识推导出合理的、出谜者所期待的谜底。  相似文献   
63.
英语习语的临时变体广泛应用于新闻标题语篇。通过分析大量的新闻标题,研究习语临时变体在新闻标题语篇中的语义功能和美学功能,探讨新闻标题语篇中英语习语的临时变体类型,将之划分为语义返朴变体、词汇替代变体和句法结构变体,并结合认知语言学比喻优先理论、概念整合理论和多义推导理论对3种变体类型分别进行理据分析。  相似文献   
64.
概念隐喻视角下拟人的构建及其认知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对拟人的研究局限于修辞学范畴,主要考察拟人的修辞功能和效果。认知语言学认为,拟人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思维方式。Lakoff&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而拟人也是一种隐喻。拟人隐喻思维很好地解释了拟人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框架下,探讨拟人的构建及其认知力,有助于加深对拟人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65.
66.
英语“花园小径”句的认知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园小径"现象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暂时歧义现象,整个句子是没有歧义的."花园小径"句常涉及有多重意义的词语或搭配复杂的结构,这样在理解过程中,人脑中的常规语言知识图式和世界知识图式被率先激活,导致误读,但在遭遇语义短路后读者会意识到原来的理解错误,需要构建新的图式以达到正确的认知.  相似文献   
67.
"获取"类双宾语句与表领属关系的单宾语句在基本语义上虽有相似之处,但其认知结构、语用分析、深层语义和深层结构都不一样,分别属于双宾语句和单宾语句两种不同的句式.  相似文献   
68.
信息网络的普及和迅猛发展对大学生认知方式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哲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信息网络技术对大学生认知方式的影响,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技术革命的要求,革新高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以下简称"两课")教育教学的手段,对于提高"两课"的时效性和教育教学效果,引导他们自觉地构建科学的认知方式,消除互联网络对大学生认知的负面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的和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69.
本文对比考察了传统隐喻观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 ,重点评述了隐喻的本质、定义、两概念及其判别标准。在此基础上 ,运用相关语料分析了赛事报道中使用的各类隐喻的词法手段。根据词法构成特点 ,将隐喻实例粗分为两大类 ,即名词性隐喻和动词性隐喻 ,同时分析了“本体隐喻”和“常规隐喻”的特点。本文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赛事报道中的隐喻无所不在 ,其词法手段灵活多样 ,这进一步证明了认知语言学者所提出的“隐喻是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则”这一全新隐喻观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0.
人类知识的积累始终遵循"从已知领域扩展到未知领域"的认识规律,因此文章强调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这一认识规律.作者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从因材施教、由浅入深、从个性到共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等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