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9篇
  免费   331篇
  国内免费   64篇
管理学   12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53篇
人口学   132篇
丛书文集   678篇
理论方法论   487篇
综合类   3739篇
社会学   1022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327篇
  2013年   753篇
  2012年   362篇
  2011年   465篇
  2010年   310篇
  2009年   347篇
  2008年   368篇
  2007年   392篇
  2006年   404篇
  2005年   298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270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881.
当前,党的执政条件和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价值观日趋多样,加强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从对成都市市属五所高校的调研情况看,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总体成效明显,但意识形态教育对大学生的感染力和渗透 力还远远不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效明显,但推动马克思主义“进头脑”的能力需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成绩 明显,但内涵建设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8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困窘的现状唯一出路是深化改革。对如何解决人往哪里去这一问题,文章从开拓社会服务领域再就业渠道角度结合企业改革的实际成效,对此作出了正面解答。  相似文献   
883.
王俊秀  周迎楠  裴福华 《民族学刊》2021,12(5):17-23, 10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地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费孝通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构想,为国家民族政策提出了一个学术的理路。Gaetner和Dovidio提出的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和费孝通“多元一体”及现在党和国家提出的“共同体意识”的思想不谋而合,其理论框架可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提供借鉴。该理论认为共同内群体的形成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包括群体间的相互依赖性、群体间的差异性、社会情境、预接触经验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在良好的制度支持和社会氛围的基础上,突出不同民族的相似性和共同性、淡化差异性,增加平等的接触机会,促进跨民族互动与合作。通过构建共同内群体认同促进中华民族认同,突出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使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努力,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引导各民族人民把自己和其他民族成员视为民族共同体的一部分,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知相似性、信任和理解,减少威胁感,最终带来认知(积极的想法)、情绪(同情和关爱)和行为(合作和帮助)方面的积极改变。  相似文献   
884.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开展迫切需要一套指标考核体系来监测、评估和指导。对此,我们以科学的理论依据为指导,根据科学性、适应性、系统性、可行性、可比性和计量化原则,建立了一套包括八大类35项具体指标的指标考核体系,并确定了各项指标的考评标准和分值,使其在实践中具有更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85.
陈坤  唐加军 《民族学刊》2023,14(3):33-40, 145
从理论上看,民族团结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两个既有边界,又有着深刻内在逻辑联系的重要概念。两者在概念、价值理念上有所差异。同时,两者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民族团结的“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合”形成的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的高级阶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高一级的团结层次,对民族团结有着更大的制约性和更强的影响力。促进民族团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件具有内在一致性。“和”与“合”相统一,体现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民族问题认识上的一种深化,从而在民族政策上的一种反映。新时代的民族工作要以“合”为引领,坚持一体的主线和方向;要以“和”为基础,在实现民族团结的过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886.
杨春娥  赵君 《民族学刊》2023,14(1):50-58, 145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国共产党自上而下从政策设计、实践引领、舆论引导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实践举措。营造新中国和平统一的环境,建立家国安全共同体;重点帮助少数民族,构建多元一体结构共同体;维护各民族政治权利与地位,建设政治共同体;注重各民族经济利益,建设经济共同体;发展新中国文化教育事业,建设文化共同体。这一阶段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践增强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887.
我们要科学理解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主题与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一般的现代化,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三项基本经济制度从其三个领域来说是并列的,但就其关系来说又不是等同的。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决定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性质。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方略,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总目标,是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新思路,要从时代之问出发准确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如果没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的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的其他领域的本质特征,如以公有制为主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根本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等,都将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888.
弱势群体对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现代化进取过程中,中国社会结构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尤其是弱势群体的绝对数量的增加,使得利益差距在不断扩大,利益冲突也日渐明显,由此而引发出了政治领域中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关爱弱势群体并研究弱势群体对政治稳定的影响,不仅是当前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更是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课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对于实现十七大的战略目标,全面创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8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基层管理经历了从单位制、街居制走向社区制的制度变迁.加强和完善城市基层治理,有必要坚持政府主导,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依靠合作治理提供社区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其中,政府负责提供公共服务,市场主体提供商业服务,非营利组织提供公益服务,三者又通过一定的嵌入机制而在对方领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90.
土地流转是目前学界研究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许多学者认为产权制度是影响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然而,土地产权仅仅是一种外部制度性原因,而影响土地流转的内部根本原因是村落的乡土秩序。本文通过对浙江省Z村一带土地流转的田野调查,试图超越土地产权的解析,而用情景性合约这个概念来揭示土地流转中乡土秩序的作用机制,阐释一种由共同体意识和人情的运作等因素在社会时间和空间的延展中交织和碰撞后所呈现出的动态的非均衡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