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50篇 |
免费 | 271篇 |
国内免费 | 6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81篇 |
民族学 | 227篇 |
人口学 | 122篇 |
丛书文集 | 393篇 |
理论方法论 | 409篇 |
综合类 | 2272篇 |
社会学 | 870篇 |
统计学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91篇 |
2022年 | 123篇 |
2021年 | 132篇 |
2020年 | 122篇 |
2019年 | 121篇 |
2018年 | 108篇 |
2017年 | 124篇 |
2016年 | 108篇 |
2015年 | 135篇 |
2014年 | 243篇 |
2013年 | 651篇 |
2012年 | 259篇 |
2011年 | 327篇 |
2010年 | 190篇 |
2009年 | 206篇 |
2008年 | 213篇 |
2007年 | 221篇 |
2006年 | 256篇 |
2005年 | 179篇 |
2004年 | 134篇 |
2003年 | 135篇 |
2002年 | 89篇 |
2001年 | 73篇 |
2000年 | 39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高凌源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7):130-131
结合当前社区建设及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论述了社区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对高校图书馆与社区图书馆共建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与社区图书馆共建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2.
周永胜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2):107-110
社区矫正作为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倍受国内外学术界和实务部门的关注。在我国,随着社区矫正试点的推广与运行,社区矫正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刑罚方式。社区矫正这一理念本身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在其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受到刑法谦抑思想、犯罪的人格矫正理论、犯罪标签理论、复归理论以及大社会观念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93.
马克思国家学说的演进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周旺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1):109-116
马克思的国家学说在其理论体系中具有独立的地位。早期马克思用"林木偶像"来隐喻现代国家。透过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现代国家作为一种"虚幻的共同体形式"这一观念为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现代国家的合法性奠定了基础。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后国家政权的研究,马克思意识到,资本主义现代国家有可能演化为一种独立的、保守的政治力量,马克思指出这是资产阶级不能直接统治的后果,也是资产阶级市侩化政治的集中表现。针对国家机器不可改良的性质,马克思提出要"打碎国家机器",并且以巴黎公社为原型,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共和国"这一替代性政治建构。 相似文献
994.
论社区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加快与对和谐社会的深入理解,社区对人的管理、人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的功能越来越凸显出来.那么,作为社区建设最重要一环的社区文化应如何适应这一变化,以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呢?本文在分别阐述社区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旨在为和谐社会框架下发展建设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一些建构思路. 相似文献
995.
笔者以清代至当代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民居文化习俗为例,论述了传统民居文化在现代社会转型时期的传承和变迁趋势,对新疆少数民族社区民居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6.
高镜雅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4(4):289-295
为人类进步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是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成长历程的使命追求。中国共产党在履行国际责任的百年时光里,以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为理论根基,并依据国家身份以及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使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融合,结合世情、国情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主义新主张。通过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履行国际责任的范式完成了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不遗余力、倾囊相助”“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再到“命运与共、团结合作”的转换,清晰展现出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等不同时期履行国际责任的历史流变历程。对此进行百年回望,能够为党在新形势下通过履行国际责任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提供重要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97.
胡守勇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5):10-15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创新成果,是建构中国理论、传播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展示中国道义的光辉典范,蕴含着深厚的创新意蕴。在理论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发展了世界历史理论、共同体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在话语上树立了传播中国声音的新典范,讲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和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在实践上开拓了完善全球治理的新路径,主张推进治理理念共识、拓展多边合作机制、强化全球治理制度保障;在伦理上彰显了国际道义力量的新优势,具有整合各国共同利益的大格局、贯通人类永续发展的大视野和践行正确义利观的大情怀。深刻领会这些创新意蕴,对于全面准确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张茂泽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13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它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认同。为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其历史基础,从外来民族理论的中国化、中华各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主线等进行分析,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认同中华民族,反对分裂祖国,反对撕裂族群文化。中华民族史、中华文明史、中国史是这种意识的历史基础。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人性意识的民族化表现,是民族意识的成长和升华,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意识的中华民族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超越了历史上以利己主义为核心的各种民族主义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紧密相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这种意识里,每个民族都是平等的,都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都应和其他民族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99.
伍胤鸿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4):371-374
全球治理是站在全人类的角度,通过共同协商和共同行动来协调各方利益的过程。无论是从全球治理的价值取向、规章制度还是从主客体方面,都可以看出其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融合。中国在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时以自己的视角参与到全球治理中,并对自身和全球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应坚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引领,以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视角参与全球治理,为全人类经济、政治和理论等方面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000.
从晚清民初开始,海外汉学学术共同体逐渐确立,学术范式也随之形成,而范式的形成迎来了汉学学科的建立。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该学术共同体在学术进程中有了巨大的改变,其变化影响着学术范式的变化与发展,这种嬗变意味着海外汉学学科的革命性进步。访谈中,曹顺庆教授就学术范式转变中关于学科称谓、学科建设、学术自律、学术前沿以及在该学术共同体中中国学者所承担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大致勾勒出海外汉学学术共同体起承转合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