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4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50篇
管理学   8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501篇
理论方法论   198篇
综合类   3233篇
社会学   202篇
统计学   7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325篇
  2006年   350篇
  2005年   300篇
  2004年   311篇
  2003年   313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226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从执行主体角度探寻政策执行失真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严重妨碍政策目标有效实现的不良情形.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把作为微观经济分析出发点的个人作为集体行为的出发点,将个人的选择或决策当作公共选择或集体决策的基础.从个体的角度看,政策执行主体的素质缺陷、信息垄断和利益追求导致了政策执行失真.  相似文献   
232.
“巩固、深化、提高、发展”是教育部提出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八字方针”,广州大学在办学实践中认真探索、大胆实践地方综合性大学快速、协调发展的路子:通过巩固成果、弘扬传统、彰显优势、型构学科专业结构、完善教育教学体系,深化改革、理顺关系、组建团队、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质量、重视实践、规范制度、提高教师整体实力、营造良好的学风环境,持续发展、科学定位、对外开放、拓展学校发展空间、规划教学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等举措,大踏步地向高层次突破,向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233.
论高校国防教育的学科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自身的发展和国际局势的变化,高校国防教育呈现出新的时代特色和学科特点,表现为:全球性的视角、多功能的互补和多学科的渗透。高校国防教育处在众多学科的交叉点上,从共性中突出个性,从普遍性中寻找特殊性,是确立学科定位的基本原则。依照主体性原则,高校国防教育应以高校为主体;其次,国防是国防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目的和归宿,因此高校国防教育应以国防为本位;再次,任何领域的教育现象最终都要落实到育人上来,因此,育人是高校国防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234.
针对“红色经典”对英雄塑造脸谱化模式的研究仍停留在"下结论"表层这一不足问题上,研究并揭示出“红色经典”英雄塑造的脸谱化问题并不是“红色经典”所独有的,而是中国传统小说英雄叙事的一个特征,只是“红色经典”将其更极端化了。“红色经典”继承并改写了中国传统小说“感生异貌”的英雄母题,是其脸谱化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35.
通过研究,旨在说明以下问题: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中的概念隐喻了解不多,隐喻能力较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两个民族的隐喻概念系统和认知方式存在差异;语境对心理空间的构建和整个整合网络的运行起到限制作用,语境限制了跨域映射和选择性投射的可能性;提出外语隐喻意义建构的认知模式假设;最后,对基于提高隐喻能力的认知教学法的实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36.
Face is commonly seen as a feature exclusive to each person. It expresses subject’s feelings, thoughts and in turn represents knowledge that is otherwise deemed personal. However, face is mistakenly seen as pure expression of subject’s thoughts. This article aims to show that face is a product of governing practices of seeing and knowing. It is thus not a unique individual expression, but a mask that the socio-political order attaches to individuals as they are turned into political subjects. The article begins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two governing practices: the seeing (or the spectre of the visible) and the knowing (or the practice of locating faces in the socio-political field) with an aim to unveil the role face plays in the socio-political reality. The first interrogation looks at how face creates a field of recognition and opens a distinct form of political visibility: who, what and how one sees and what remains unseen. Whereas the second interrogation discusses how appearances produce meaning and how knowledge is taken off the face. Finally, the face as a knowledge producer and a mean of subject’s social recognition (identity) is put in the encounter with the idea of the anxious gaze and the work of Marlene Dumas. Instead of recognition, here a subject is met with dissociation and displacement of subject’s socio-political image. The three presented studies paint the politics of the face as an obscene governing strategy caught between endless attempts to create the face as a known, seen and governed space and illusive attempts to grasp the actual meaning of a pre-symbolised face.  相似文献   
237.
Online role-playing games such as World Of Warcraft represent new participatory cultures in which today's students engage every day. They are appealing to players largely because of the social aspects of game play. Some features of massively multiplayer online role-playing games (MMORPGs) can be incorporated into classroom culture to create more dynamic interactions between students and improve both content instruction and civic competence.  相似文献   
238.
《Marriage & Family Review》2013,49(3-4):181-192
No abstract available for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239.
《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中注者众多,且距离苏轼生活的年代较近。这些注者根据苏诗与当代史实密切相关的特点,运用孟子提出的"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相结合的诗歌阐释方法,考证与苏诗相关的大小事件,展现诗歌创作的背景,揭示引发诗歌创作的事因,从而解释全篇之意。对使用"赋"体、"比兴"体、典故等不同表现方法的诗句,都能以"本事"为根据,准确地解释其意义,对后来的苏诗注有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240.
博客生存与人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客已成为全球化时代显见的生存方式之一,引起书写、交流、传播等领域的变革。博客可以在“参与、分享、交流”中实现多元主体的自我确认,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文化时空,为个人发展提供多元主体性基础,塑造一种开放、有序、多元、自由的新个体形态,从而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一种可能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