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51篇
民族学   8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112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668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1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周范林 《云梦学刊》2002,23(6):95-97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对于高等师范院校来说,尤其要加强教材建设,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以使全民族整体素质得到更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2.
英语 ,作为当今世界上覆盖面最广泛的语言之一 ,在国际社会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英语也越来越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英语教学与研究也就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73.
自1928年殷墟开始科学考古以来,殷墟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工具,这些青铜工具种类丰富,数量较多,是当时中国能够制造的最先进的工具。本文重点考察殷墟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工具的种类、数量及组合方面所具有的特点,揭示殷墟青铜工具组合是以木工工具为主的组合,并着重论述青铜工具在殷墟墓葬器物组合中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74.
史料·方法·理论:历史人类学视角下的"钟九闹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小也 《河北学刊》2004,24(6):162-170
以往属于农民战争研究领域的"钟人杰起义",在历史人类学的视角下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内容.随着不同性质的资料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它们之间的种种矛盾亦凸显出来,而这正是更具解释力的理论的起点.  相似文献   
75.
界面剪切强度是复合材料设计的重要指标,如何通过试验方法测定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是复合材料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以硼纤维/环氧树脂叠层板(0/90)复合材料为载体,利用S-3400扫描电镜(SEM)与Gatan公司的拉伸台Microtest 2000组合,且在电镜上安装了自行设计制作的单纤维压头,测定界面的剪切强度。得知:在室温负荷作用下硼纤维呈阶梯式脱粘,当压出硼纤维长度为总压出长度约一半时,界面剪切强度达到最大值,并估算出界面的剪切模量,为进一步有限元法模拟研究复合材料的界面的力学行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6.
本文以0/90硼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纤维推出的实验方法对其界面剪切强度进行细观分析。在单纤维推出实验过程中,获得使界面脱粘失效的平均载荷,进一步推算出该材料脱粘失效时界面层的最大切应力,即复合材料界面切应力达到该值时,复合材料首先在界面处发生脱粘滑移进而失效破坏;实验结果显示,硼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构件在界面切应力达到170MPa左右时,界面层开始脱粘失效。  相似文献   
77.
以校企结合作为切入点,探索工学结合实训教材的开发是极具现实性的课题。通过梳理实训教材开发思路、探索开发过程,总结开发经验与收获,使教材的实训体系具有系统性;实训项目体现真实性;实训流程具有递进性。通过实训教材的开发带动教学方式的转变,促使教师深入企业,提高自身实践教学水平。让实训教材成为学生校内实训资源,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8.
谢维扬 《文史哲》2007,(2):47-54
顾颉刚先生所编《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对于中国近代学术,包括近代意义上的中国古史研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历史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古史辨》所从事和倡导的“疑古”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内容,是试图为建立近代意义上的中国古史研究寻求合格的史料学基础。但主要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古史辨”学者们当年对古书成书和流传情况的复杂性尚不能有充分的了解,因而在对古书真伪、成书年代、作者,乃至其中某些特定内容的史料价值以及各宗古书资料之间关系等问题的研究中存在着简单化的缺陷。在近年来学者们对中国古史史料学基础问题的研究中,最值得重视的领域之一,是对于新出土文献的研究。在大量新出土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有可能获得某些较之以往更合理的古史史料学概念,建立现代古史史料学概念的整个工作也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79.
目前高校文科的现代汉语教学面临着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它既是师范院校的基础课程,同时又得不到学生应有的重视.本文分析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及改变此状况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80.
DAVID W. HARR 《Social Studies》2013,104(3):136-143
Although student deliberation of public issues is recognized as a vital component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little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range of perspectives available to students during such deliberation. Social justice and legitimacy demand a wide range of inclusion, choices, and perspectives during student deliberation. This article contrasts soft versus deliberative democratic education, where the range of perspectives is correspondingly narrow or broad. Unfortunately, research shows that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promote soft democratic education by privileging dominant cultural representations, ideologies, and metanarratives of American exceptionality. This article presents content analysis as a method for identifying the range of civic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s in curricula. Once these perspectives are identified, social studies educators can revise curricula to increase inclusion and strengthen student deliberation. To illustrate this method, the author examines two sets of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While on opposite opposite sides of the ideological spectrum, the sets are similar in their narrow range of perspectives concerning controversial public iss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