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4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107篇
民族学   45篇
人口学   28篇
丛书文集   185篇
理论方法论   191篇
综合类   1128篇
社会学   449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论竞争     
当代西方社会学最具影响的理论流派功能论和冲突论,它们所看到的社会和谐与社会冲突都是社会的普遍现象,但两种理论各执一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要保持和谐以维护社会结构的相对稳定,又要推进改革以逐步实现社会结构的调整,这就需要在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普遍引入竞争机制,以促成人们在各个领域中的社会流动。  相似文献   
232.
20年来我国教育领域的公益性问题存在着认识和实践上的许多矛盾,主要是政府教育公益性认识与教育产业化事实的矛盾;政府坚持教育公益性与教育投入不足的矛盾;教育走向市场与非营利的矛盾。解决教育公益性的矛盾认识问题关键在于政府在保证教育投入的同时,还要从第三部门中寻找教育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233.
全球化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过程,然而在全球化进程中亦存在着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价值观上的冲突和矛盾。造成这些冲突的最终根源是经济利益的冲突,此外,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和认识的差异也是导致价值冲突的重要原因。面对这一趋势,我们必须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234.
本文从我国行政刑法的立法冲突与司法冲突讲起,深入分析了冲突原因,并提出了以专门立法为主干、兼顾编纂,与传统刑法相分离、兼收并蓄的内外两套整合方案,最终提出了人身自由罚司法化和整个行政罚司法化的两种不同主张与追求。  相似文献   
235.
试论企业化解家庭-工作冲突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企业环境中,家庭因素对员工工作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显得越发突出。从分析工作家庭冲突入手,提出了化解家庭—工作冲突的一些策略:树立“人高于一切”的企业价值观,制定有利于员工的家庭友好政策,增加对员工亲属的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236.
民主党派 ,尤其是民主同盟这支“生力军中的生力军” ,在解放战争时期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并在斗争中结下深厚情谊。这是解放战争另一条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为我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37.
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既有中国传统天下主义与和合文化的深厚积淀,也有对西方民族主义和现代文明的吸收和“移植”。观察新世纪中国价值观的流变,不仅要对价值观形成与运作的内在机制进行剖析,更要站在社会历史大变革的背景下来思考。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危机主要表现在:文化冲突造成传统价值观的缺失;体制转轨引起价值导向冲突和价值取向的矛盾。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的价值观体系建设必须树立文化生态观,必须关注科技的人文理性,必须保持民族性。  相似文献   
238.
Numerous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nature of parent–adolescent relationships within mainstream families; but few have focused on conflicts in the Korean immigrant population. In addition, there has been no attempt to develop and test a theory-driven model of social service practices for the immigrant families. Thus, the current study developed and tested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based on three latent variables, which are acculturation, social support system, and family conflict. This study offers a first step by investigating the overall nature and outcome of conflict between parents and adolescents. The analysis with data taken from 304 Korean American adolescents, ages 14–18, revealed that a social support system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 means of predicting immigrant family conflicts. A number of practice applications, based on the results, along with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study were discussed, and proved a great need for a support system.  相似文献   
239.
“一国两制”已从理论的构思即将跨入社会实践阶段.香港特别行政区1997年成立后,我国将出现一崭新的法律现象——“一国两法”。那么在一个主权国家之内,如果存在着不同的法律区域,而这些不同法域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又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交往,这就产生了这种跨区域的民事法律关系受哪一区域的法律调整的问题。这种法律上的矛盾和抵触状态,法律上称之为“区际法律冲突”。  相似文献   
240.
Collective violence is often social control: self-help by a group. It typically defines and responds to conduct as deviant. When unilateral and nongovernmental, it appears in four major forms—lynching, rioting, vigilantism, and terrorism—each distinguished by its system of liability (individual or collective) and degree of organization (higher or lower). Following Donald Black's paradigm of pure sociology, the central assumption is that collective violence varies with its location and direction in social space—the conflict structure. I offer ten propositions that predict and explain the likelihood and severity of collective violence in general and the four forms of collective violence in particular. Conflict structures with a high degree of relational distance, cultural distance,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and inequality between the adversaries are associated with collective violence in general. Each of the four forms depends on the degree of social polarization between the parties as well as the continuity of the deviant behavior to which the violence responds. Earlier versions of this paper were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Pittsburgh, Pennsylvania, August 1992, and the Centennial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Sociology, University of Paris (Sorbonne), Paris, June 19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