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6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457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十二表法》是古代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它是罗马平民与贵族两大阶层利益平衡和整合的产物。在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为了争取社会公正和与贵族平等的政治权益,开展了一场争取立法的运动,这一利益诉求通过颁布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而得以实现。这一事件成为罗马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罗马社会两大阶层通过这一事件开始消弭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差异,为打造罗马城邦共同体创造了条件;同时,《十二表法》确立了用法律形式治理社会的原则和模式,奠定了罗马宪政发展的基础,并对后世罗马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因为如此,人们把《十二表法》称为罗马法历史中"独一无二"的立法里程碑。  相似文献   
62.
和谐社会的宪法是以人为本,积极保障人的权利和自由的宪法。它不仅是人道的,更是科学的。为了理解和保持这种宪法的科学性,有必要以经济分析手段解读宪法。经济分析表明,建设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制定和遵守宪法,更需要考虑各种约束条件,在具体条件下妥当地理解和实施宪法。  相似文献   
63.
国家法与民间法互动之反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家法与民间法的矛盾和冲突在多元化的社会中是无法避免的现象,系统阐释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互动现状,进而为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寻找合宜的调适路径,对整个中国的法治建设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4.
从历史渊源和主要法治国家的宪法以及国际人权法来看,刑事司法人权保护机制保护的是所有人的权利。法律是全民的契约,刑事司法人权应当归属于每一个人。我国刑事司法的立法与实践缺少这种理念,在今后的立法和司法中,应当注意对每一个人的人权保护。  相似文献   
65.
宪法解释机关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各国宪法解释机关大体上分为三种模式 :即普通法院体系中的最高法院、独立的宪法法院和立法机关。其共同特点是宪法解释机关与承担违宪审查职责的宪法监督机关是同一个机关 ,并且基于一定的法理学基础。宪法解释需要一个最终的、权威的机关 ,但也离不开其他的机关为补充 ,这是各国宪法解释的共同特点。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 ,是指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解释享有最终的、最后的解释权。在我国宪法解释的实践中 ,最高人民法院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国务院 ,省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机构对宪法解释的法案例 ,表明我国这些宪法解释机关的从属性、附属性与补充性。而最高人民法院在裁判案件中对宪法进行的解释的案例 ,正是宪法实施保障法理学与宪法解释本身的需要 ,与宪法规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是一致的 ,并不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66.
邓小平的宪政思想对于现阶段我国的宪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宪法至上是邓小平宪政思想的前提,发展民主是邓小平宪政思想的核心原则,保障人权是邓小平宪政思想的目的。掌握并运用邓小平宪政思想的基本理论,对于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的宪政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7.
文章将爱与文化学相结合,讨论了东方传统孕育下的爱的哲学,着重论述了古代印度与中国爱的哲学之异同及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有关历史人物的轶事、婚恋史及名著、名作的剖析,对传统的伦理道德及其性爱理论进行了批判,同时就"道德的重建"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68.
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宪政是两个可以互换的概念。邓小平恢复了被“文化大革命”中断的社会主义宪政秩序,使中国政治重新回到民主和法治的轨道,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实践的发展,为新世纪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石。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继往开来的伟大传承者,也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艰辛开拓的理论奠基者。  相似文献   
69.
随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思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间势力提出了一系列的民主宪政思想。本文拟将中间势力民主宪政思想与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作一比较研究,以明确二者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从而深入理解这两种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资产阶级民主宪政思想。  相似文献   
70.
宪政观念根植于西方法文化土壤,而非我国传统法文化所固有,中国传统法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法文化.宪政建设的成败与一国传统法文化密切相关,中国传统法文化对宪政建设具有全面的影响,两者既有相互抵触的方面,也有相互关联的方面.要建设一个宪政中国,就必须对传统法文化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