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11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687篇
社会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宪政观念根植于西方法文化土壤,而非我国传统法文化所固有,中国传统法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法文化.宪政建设的成败与一国传统法文化密切相关,中国传统法文化对宪政建设具有全面的影响,两者既有相互抵触的方面,也有相互关联的方面.要建设一个宪政中国,就必须对传统法文化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102.
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经受着来自国内外各种思潮的冲击,在民族高校体育教学中继承和发扬良好的民族精神,渗入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推行学校德育教育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3.
我国学者一般未将公民宪法财产权与公民民法财产权相区分。公民宪法财产权与公民民法财产权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借鉴西方财产权的基本理论,分析它对公民宪法财产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4.
我国刑法的目的仅仅是保护法益,还是包括惩罚犯罪以维持社会秩序,运用一般的刑法解释方法难以作出解答。刑法目的的合宪性解释在我国有其必要性。根据合宪性解释,我国刑法的目的包括保护法益和惩罚犯罪以维持社会秩序两个方面,而且后者具有一定的优先性。但这不符合刑法以及宪法的发展趋势,因此,有必要根据宪政的精神、价值对宪法以及刑法的有关规定进行修改,使之顺应注重保护法益以及保障个人自由、权利的刑事法治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105.
对治理"三农"问题的宪政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农"问题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宪政原因:宪政理论的非本土化与实际国情的冲突导致"三农"在国家现代化战略中的缺位;失误的宪政变革导致中国农民与现代化绝缘;宪政值取向的扭曲导致中国社会由农民社会向市民社会过渡的进程大大延缓.解决"三农"问题的宪政之路在于把"三农"问题入宪,确立其在国家宪政战略中的应有地位,制定完整的涉农法律体系,全面保障农民的自治权、受教育权、司法救济权、自由发展经济权、农地权、产品自由流通权、经济服务权、财务金融权、独立的私有财产权、政治权、迁徙权、社会保障权、社会人格权等等,确立违宪审查制度,避免立法、执法、司法及行政行为对"三农"利益的损害,切实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106.
作为基督教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圣诗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承载着知识分子对民族现实处境的深切关注。民国时期,再次进入中华民族视野的圣诗经历了一次本土化变革,大批怀揣爱国主义理想的基督徒投身于这一进程,并将自己对民族国家、社会历史的思考融入其中。基督教文学的入华扩充了民国基督徒的文学视野,激发了创作灵感,赋予了中国文学新的生机,并助推了民国知识分子爱国主义情怀的良性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7.
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中央与地方国家税权的划分,不仅涉及国家的统一与稳定,而且涉及宪法对中央与地方两级国家机关的权力控制和对人民财产权的宪法保护。各国税权划分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以美国为代表的分权模式、以法国为代表的高度集权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适度分权模式。参考世界各国宪法规定,借鉴世界各国宪政文明的普遍经验,完善我国的宪法税条款,明确税权力在中央与地方划分的宪法依据,既有利于我国税法体系的完善,又能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宪政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08.
“立宪运动”是晚清兴起的社会改革运动,吴趼人的多部小说对其有充分描写。研读这些小说,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立宪运动的质疑、否定和超越,体悟到晚清知识分子对救国道路的思索与选择。无论从特定视角描绘晚清社会思潮的变化与社会变革的画面,还是完整描述立宪运动带给国人的复杂感受、勾勒知识分子感悟立宪的心路历程等方面,吴趼人的小说创作均具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09.
朱湘诗学是现代诗学宝库中的一笔丰富遗产,为新诗"现代性"安置了一块"诗性的基石".其内容主要有潜在的爱国诗学、显在的悲剧诗学、启蒙的精英诗学、完善的形式诗学、先在的传统诗学、融通的西方诗学和唯美的批评诗学.但诗学的偏至与不完善,批评的感性与单面化也是必须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0.
陈橹 《东方论坛》2004,(3):76-81
湖北咨议局是致力于君主立宪政治的一个省级议会预备机构,然而满清王朝只把立宪作为巩固皇权的手段,不允其影响专制皇权,尚处于传统生活中的民众也不可能构成立宪政治的支持力量,因此湖北咨议局领导的宪政请愿和铁路风潮,既备受清廷压制,又遭受民众冷落,由此被迫转向革命,在武昌首义中推波助澜,将革命推向高潮.这昭示了立宪政体在中国没有相应的社会基础,而湖北咨议局立场的转变固然对于巩固首义成果和发展全国革命运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实在是无奈中的奋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