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386篇 |
免费 | 268篇 |
国内免费 | 13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04篇 |
劳动科学 | 4篇 |
民族学 | 166篇 |
人才学 | 3篇 |
人口学 | 68篇 |
丛书文集 | 1682篇 |
理论方法论 | 362篇 |
综合类 | 10015篇 |
社会学 | 258篇 |
统计学 | 1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57篇 |
2022年 | 98篇 |
2021年 | 114篇 |
2020年 | 127篇 |
2019年 | 111篇 |
2018年 | 128篇 |
2017年 | 116篇 |
2016年 | 157篇 |
2015年 | 262篇 |
2014年 | 670篇 |
2013年 | 577篇 |
2012年 | 832篇 |
2011年 | 978篇 |
2010年 | 854篇 |
2009年 | 826篇 |
2008年 | 869篇 |
2007年 | 1111篇 |
2006年 | 1103篇 |
2005年 | 845篇 |
2004年 | 752篇 |
2003年 | 712篇 |
2002年 | 600篇 |
2001年 | 469篇 |
2000年 | 215篇 |
1999年 | 58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建立新型农民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农民为主体,有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即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搞成官员的“形象工程”;增进农民的福祉,不能搞成劳民伤财的“害民工程”;农民才是新农村建设事业真正的主力军,不能搞成专家学者的“明星工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需要有具体的组织形式来实现的,在这个方面,我国台湾地区在20世纪70年代进行农村建设时有过许多经验和教训,其中最为重要的经验就是,要建设新农村,需要对农村的基层组织进行创新,以保证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这一点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2.
左伟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市民社会的兴起顺应了公民自治能力提高的要求,对市民社会的研究有利于道德建设侧重点的转换,由“官德”而转向“民德”;市民社会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为权力制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途径,市民社会的兴起促使政府统治向治理尤其是善治的转变,建立起新型的国家、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03.
我国道德生活领域“知行分裂”现象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的道德建设仍然处于困境.处于困境的突出表现在于道德生活的知行分裂,即人们对伦理规范的认知与道德践履相互脱节、社会所倡导的伦理规范不能很好地指导人们的道德行为.要实现知行统一、走出道德建设困境,必须弄清知行分裂盛行的深层次原因,从而找到有效的对症之策. 相似文献
104.
赖廷谦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为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这一决定中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本文着重研究探讨了邓小平的选人用人理论的三大方面。这对于我们当前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5.
加强村级管理制度化建设,建立起科学、系统、规范的农村村级规章制度,是实施乡村综合治理,规范村干部行为,实现农村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就农村制度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党支部应在村级管理制度化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村级管理制度建设、村规民约的制定必须体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立法精神,符合民意、反映民情;村规民约的执行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能搞“形式主义”;制度建设必须着力于提高农民的素质,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调整干部和村民的利益关系,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6.
《世纪学人 ,百年影像》共收录当代对社会科学做出突出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 2 62人 ,分析他们的研究领域和籍贯 ,能够发现 2 0世纪学术发展的领头羊以及学术中心之所在。而他们对各自学科的精辟认识和表述 ,尤其在做人、治学方面的真知灼见 ,则为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他们强调做人是第一位的 ,认为真诚是沟通做人与治学的桥梁 ,是实现做人与治学两位一体的契合点。甘于寂寞、处心一志、好学深思、勤于耕耘、谦虚向上 ,是他们事业成功的主要因素 ,同时又是做人治学的重要体现。他们在耄耋之年 ,不辞辛劳 ,勤奋工作 ,甘为人梯 ,不知老之将至 ,表现了作为优秀知识分子特有的爱国奉献、奋发向上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7.
强化教风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教风建设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它关系人才培养质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途和命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为高校的教风建设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广大教师为培育现代化建设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 ,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对部分教师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师 ,在于建设好教风。高校的领导和教师 ,都应该积极探索建设优良教风的有效途径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08.
唐代为科举制度初行期,作为新生事物有其活力,其某些情况与做法(如进士科行卷等)属空前绝后;而唐代任官须经考核始实授,其中包括书法。唐代又是书法艺术发展的高峰期,代表了特有的时代风尚与士人健康的文化心理。书法与科举、任官密切相关,而科举、任官制度则有力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9.
道德是对人现存性的内在超越。具有现实性的人是自然、社会、精神三重属性的统一体。人性于道德有本源意义。人的三重属性是进行低、中、高三层次道德建设的客观根据。根据人性明确道德建设的层次、内容和理由等是道德建设的第一层面。道德建设是在与人性的幽暗面作斗争。因此,仅仅靠认清人性,用以颁布道德律令是远远不够的。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建设,必须借助于既基于理性又超越理性的信仰。信仰为解决应然与实然这一道德的根本矛盾给予合理的解释和有效的担保,具有本体的价值。将信仰重构作为道德建设的奠基工程是道德建设的第二层面。凡是道德的必是信仰的,但是并非任何信仰都能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所依助的对象。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精华融为一体的哲学信仰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精神支柱和理论基础是道德建设的第三层面。 相似文献
110.
与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云南高校学科建设相匹配,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文献资源的云南高校图书馆建设初步形成。本文结合云南省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特点,从特色化文献资源体系建设与开发的角度,探讨高校图书馆立足特色优势进行联合建设与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