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64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282篇
社会学   3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以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为指导,结合外语文化习得的认知特点,针对传统的知识中心模式的弊端,提出以主题为单元(project-based)、以任务为驱动(task-motivated)、以解决问题为目的(problem-solving-oriented)、以合作学习为核心(cooperative-learning-centered)的外语文化教学模式,并详细介绍了该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72.
试析影响学习者知识建构的三大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现代建构主义观点研究学习者知识建构问题是当前教学心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影响学习者知识建构的因素又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影响知识建构的三大因素即学习者图式、社会文化观念和学习环境设计为今后的教学心理与教学设计研究提供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73.
论协作学习模式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协作学习目前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 ,它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创造能力、批判思维、探索发现精神 ,以及与学习伙伴的合作共处能力。介绍了协作学习与协作学习模式 ,探索了协作学习在大学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网络教育中的应用 ,并对网络协作学习模式下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4.
Blog在大学物理课程辅助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Blog的由来及创建方法,运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分析了它的教学特性和在教学领域的作用,并结合大学物理课程的特点,具体地论述了Blog在课程教学中整合应用的途径和形式,最后对Blog在大学物理课程辅助教学中的应用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75.
建构主义与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根据原有的认知结构有选择性的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本文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从学习环境的多元化、学习的交互性等方面探讨了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的优势和不足。如何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6.
商科专业"经济法"网络课程的建设,应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发挥学生学科优势为基础;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遵循内容体系化、模块化原则和知识学习为手段、方法意识为目标原则,在具体应用中采取相应措施。如在网络课堂公布热点案例引起讨论,讲授难点、重点,提出分析问题的思路,创设学习情景,强化实践技能,并与职业考试接轨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等。这样可以保证网络课程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7.
自主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自主学习是近年来英语教学界的热门话题.,首先论述了自主学习在我国开展的现状,接着简要说明了自主学习的内涵、条件以及自主学习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定位,并对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相结合条件下的自主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策略提出了探讨性建议。  相似文献   
78.
The rise of ethnic struggles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world, particularly in the post-colonial period, is an intriguing phenomenon. Hav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primordial origins, indigenous communities have pursued ethnic mobilizations along different lin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uplif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ajbanshi, one such community living in northeast India, as they offer an opportunity to study history and ethnic identity formation as the dynamics behind their current situation. From the standpoint of applied anthropology, processes of social change and activism intended to improve the lot of Rajbanshi communities are evaluated. Given their obscure origins, cultural diversity and divided political struggle, the Rajbanshi are far from achieving their goal of pursuing better lives. Strategies of Sanskritization and ‘sons-of-the-soil’ indigeneity have not reaped the desired results in term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urthermore, discourses rooted in immigrant-aboriginal binaries and theoretical dichotomies of primordialism–constructivism fail to make sense of this community's experience and are not helpful in guiding them toward meaningful and fruitful political and social change.  相似文献   
79.
大学英语教师在MCALL课堂上的传统角色存在诸多弊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协作性和创造性为目标,重新考虑课堂师生角色的建构策略,大学英语教师在MCALL课堂上应该进入新的角色。  相似文献   
80.
针对目前应用型大学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双主四步教学模式,即采用分配实验任务、分组分层协作学习、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的实验教学步骤,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