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90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498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为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语用推论如语用预设和语用隐涵广泛运用于广告语言中。本文从语用学和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认为语用推论一方面能激发兴趣促成购买;另一方面又有一定的误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2.
文学和文学理论是人们建构的产物,所以不能脱离本民族的话语传统和资源谈当代文论建设,本着这一基本认识,文章从主体性、经典阐释、修辞批评三个方面讨论了当代文论建设中传统文论资源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43.
伊德认为传统所谓技术是科学的应用的观点,是没有深入到存在论层次的认识论。从存在论来讲,技术先于科学,所有科学知识都是技术体现、建构或诠释的,当然,科学知识的获得并不是自然的,而是以对技术活动进行艰辛的科学解释为前提的,如此在技术建构的科学知识基础上,又展开着新的技术进步,科学与技术表现出环环相扣的"接力"关系。此科学与技术的存在论理解,揭示了科学与技术的生成逻辑,对科学与技术的创新发展应具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44.
基于计算机的现代英语语料库对词语使用频率的研究表明:会话语块在人们日常口头交际中使用的频率非常高,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学习者对会话语块掌握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检验其语言交际能力的强弱。然而,对会话语块的语用研究和教学并没有引起国内外语界的足够重视。笔者主要从语用学的视角着重对会话语块的概念、分类、语用功能理论、教学理念及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5.
戴维森基于塔斯基的真之理论构造了一种非弗雷格式的意义理论.他放弃了在内涵框架内讨论意义问题,而通过纯外延的方式同时遵循整体论的原则来刻画一种语言的意义.这种做法引来了不少质疑.纯外延的方式与戴维森最初的愿望,即意义理论应该是处理意义而非指称的,是背道而驰的,最终将导致他的意义理论又蜕化为某种意义上的弗雷格式的指称理论.  相似文献   
146.
本文从西北回日常洗涤用具———汤瓶的概念及口碑来历入手 ,解读了汤瓶文化的内涵 ,即它是伊斯兰教法的产物 ,又是一种文化符号 ,它蕴涵了回族的美学观念、洁净观念 ,道德观念 ,以及汤瓶的其它功用 ,同时分析了汤瓶对回族生活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7.
文章考校《石仓契约》中十余个疑难俗字。即“”“”“/樁”“”“”“”“”“”“”“”“”“”当分别为“背”“埕”“椿”“棟”“發”“荒”“窟”“瓦”“窑”“選”“種”“衆”的讹俗字,而非“貨”“罐”“樁”“揀”“叢”“疏”“掘”“”“瑤”“達”“耕”“裏”;“柚”“埬”分别为“抽”“棟”的换旁俗字,而非“柚”“堜”; “”为“拙”的讹字,又“拙”通“掘”;“”为“領”的讹俗字,又“領”通“嶺”,而非“镇”字;“”当为“魁”的讹俗字。  相似文献   
148.
本文通过符号和数的分析,认为青海宗日舞蹈盆中的实心圆点代表的是太阳,锥立状人代表了古代的“九巫”,他们在进行一种原始的迎日送日仪式,一年有两次和太阳有关的卜筮内容,叫做“十辉法”。其中的连臂舞蹈为太阳舞,是后世连臂舞的最初意义和形态。这件舞蹈盆既是一部古代的巫书,也是历书,还是地理志,更是民俗志。  相似文献   
149.
本文通过对“罗刹女与猿猴结合”传说产生的历史原因、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情节等方面进行民族学的解读,并针对这一传说对藏族的起源说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0.
王夫之以内丹术语注释《楚辞》,为大多数学者所诟病。他们认为,用道家术语来诠释儒者著作有失偏颇。为了更能清楚了解王夫之以丹法释骚的合理性,需从《楚辞》注本内丹法之渊源;王夫之注《离骚》、《远游》内容之丹法体现;以及王夫之"儒体道用"之内丹法等方面来探究其注《楚辞》的意义及思想主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