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6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57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424篇
社会学   23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建立利益分配的委托—代理模型,对退耕还林工程中期阶段的补贴方式与努力分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推演并证明了地方政府与农户偏好分成式补贴方式,主体在合作生产中的重要程度以及生态物品效用系数对于最优努力有正向影响。研究证明:在退耕还林中期阶段,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农户的最优努力与各自的重要程度正相关,分成补贴方式可以提前最优努力到达的时间。在退耕还林中期阶段,分成补贴较之于一次性定额补贴,中央政府的最优努力不受影响,而地方政府与农户的最优努力均增加了。由此可知,政府应建立活立木市场、推行生态购买、加强生态环境宣传等公共政策,以期提高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效率。  相似文献   
32.
自动生化分析模块化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模拟自动生化分析的模块化实验方法,探讨应用于临床生化检验实验教学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旨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动分析技术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33.
采用振动研磨的方法制备超微颗粒的理论研究表明,外力所作的功克服了材料的内聚力使材料发生局部变形,当局部应力超过临界剪切应力时产生断裂口,裂口的形成释放了物料内部的变形能,促使裂纹继续扩展形成新的表面,碰撞过程中振动能量转化为新生颗粒的表面能、热能和化学能.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研磨过程中固体颗粒于结构薄弱处发生塑性变形直至颗粒破碎,随着研磨时间的增加,颗粒不断细化,粒度分布趋于均匀.X射线衍射分析可见,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均未改变,颗粒细化过程中没有新物相产生.  相似文献   
34.
本文研究了所有R-投射模都是投射模的环(RP-环),得出了它的几个等价条件,证明了:S=R_n为RP-环当且仅当R为RP-环;sum from i=1 to nR_1为RP-环当且仅当每个R_i为RP-环,讨论了RP-环的左投射维数.  相似文献   
35.
针对数学建模中模型建立与求解以及模型的评价与推广这两个关键环节,提出了“旁观者”与“当局者”两个角色,并指出优秀数学建模参与者应该具备“从旁观者到当局者”以及“从当局者再回到旁观者”的双向角色转换能力。同时,还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对数学建模优秀论文的共性进行了分析,并联系数学建模的两个环节,指出了优秀论文和数学建模过程中两个环节这两者与角色转换的紧密关系。最后,对如何培训学生成为一个优秀的数学建模参与者提供了一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6.
在典型交流电机调速应用领域需要拓宽电机的调速范围。传统的拓宽电机调速范围的方法主要包括弱磁调速、 变极调速以及改变绕组结构等。针对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应用背景,提出了一种拓宽交流电机调速范围的新方法,即在维 持电机本体结构与变频器功率等级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利用由少量全控和不控电力电子器件构成的绕组调节功率变换 电路,实现电机定子绕组等效匝数的连续可调。仿真结果表明,定子绕组等效匝数是可以通过脉冲控制方法实现连续可 调的,应用该方法,可以拓宽电机的调速范围,使其适应不同应用场合对电机转矩曲线的要求。  相似文献   
37.
针对传统送钻方式的不足及钻井过程复杂、数学模型难建立等特点,在简要分析交流变频自动送钻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影响送钻的各因素之间关系后,提出将参数自调整模糊控制与交流变频恒钻压自动送钻相结合。通过对钻压趋势的判断,采用参数自调整模糊PI 控制,实现对送钻电机转速的控制。该算法不需要精确的数学模型,可通过自学习实时修正控制参数。试验表明:控制效果良好,在保证恒钻压的基础上,可实现稳速送钻,提高了系统调节的快速性、自适应性和鲁棒性,精度高,现场应用证实此算法控制效果优越,可实现送钻稳态精度在±0.5 t 之内,而且送钻更加平稳,控制算法亦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38.
In the 1920s and 30s, mass conversion movements to “Russian” Orthodoxy emerged among Greek Catholics in Czechoslovakia and Poland, comprising a new chapter in a continuing saga of conversion which began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in what was then Austria–Hungary. Pre-1914 conversion movements arose in large part due to transatlantic migration – especially return migration – between Austria–Hungary and the Americas. Americanists have generally treated the 1920s and 30s as the era when transnational migration’s impact waned owing to US immigration restrictions, while East Europeanists have minimized or ignored the impact of transnational migration upon East European regions. Interwar Catholic-to-Orthodox conversions, however, are not merely attributable to historical legacy: transatlantic migration continued to influence the dynamics of conversion as an active, contemporary force. As had been true prior to World War I, returning migrants and their families comprised the most significant constituency of the movements after the war; migrants remaining in the Americas supported the East European movements with economic and social remittances, and activists on either side of the Orthodox/Catholic divide treated the conversions as transnational phenomena. This essay analyzes the impact of transnational migration upon shifting ethnoreligious identifications, in the context of shifting social, national, and geopolitical circumstances, 1918–1939.  相似文献   
39.
郇庆治 《文史哲》2007,(1):157-163
生态可持续性理论和审议民主理论,对环境公民权的基本设定与理解有着很大的差异——前者是一种生态主义政治理论,而后者是自由主义政治理论的一种时代拓展。但在对环境公民权概念阐释的内容与方法上,二者存在着很多理论衔接点或相近点。更为重要的是,二者都可以理解为生态政治理论家和民主政治理论家试图借助环境公民权这一概念,在各自领域中推动一种有利于可持续社会目标实现的理论努力,虽然不能过高估计它们所蕴涵的社会绿色变革潜力。  相似文献   
40.
研究了P -V图中理想气体准静态直线过程的变化情况 ,应用两种不同的方法 ,证明了在直线过程中温度最高点与吸放热转换点并不相同 ,并讨论了直线过程的温度和热量转换问题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