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79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411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This paper proposes a way of integrating the concepts of habitus and mood. The purpose of this conceptual move is to enrich Pierre Bourdieu's treatment of habitus with a better recognition of its affective aspects. The paper draws on phenomenological studies of psychic disorders and applies the concept of existential feeling to specify what moods are and do. The framing proposed distinguishes between dispositions that function in the foreground and in the background of habitus. Thereby it is possible to regard moods as background dispositions of habitus.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what this idea of moody habitus can do for research in habitus and human practice.  相似文献   
102.
印度近代的启蒙运动是在对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变革,对西方文化的排斥与借鉴的复杂矛盾情形中展开。印度近代的启蒙团体梵杜、圣社、青年孟加拉派、罗摩克里希那教会、穆斯林文学社、科学社等都表现了这样的特点。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印度近代启蒙文学不同于欧洲近代启蒙文学的进击性、哲理性和展望性,而是表现出柔弱性、政治性和回溯性的特征。对民族文学传统的复兴是印度近代启蒙文学的基调,对西方文学的借鉴使其带上近代色彩。  相似文献   
103.
本文通过对驻波中能量密度和能量密度变化率的推导得出在驻波中不断进行着动能和势能之间相互转换和在波腹与波节间的转移,而其总机械能守恒。但没有能量的定向传播,故驻波并不是能量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104.
We argue that the usage of mobile apps could be understood in the context of being permanently online. That is, contrary to functionalist theories, the usage of mobile apps is not simply an outcome based on the user’s rational needs and goals but also reflects the new state of being in the online world of the mobile Internet environment. Following this approach, in this study we review the emerging concept of being permanently online, as well as two key influential factors: the fear of missing out (FOMO) and the feeling of acceleration. We then use the survey data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y students in Shanghai, China (N?=?687)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FOMO, the feeling of acceleration, being permanently online, and two types of mobile apps usage (i.e. WeChat and O2O life service app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controlling for other variables, FOMO, the feeling of acceleration, and being permanently online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mobile apps usage. In particular, FOMO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being permanently online. These empirical findings demonstrate the significance of examining mobile app usage from a new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and they indicate that this approach deserves further attention in the research on this topic.  相似文献   
105.
自沈约说陶渊明有"无弦琴",并时常"抚弄以寄其意"以来,不断被后人寻章摘句、过甚其词乃至玄化,同时也把它与陶渊明的人品和诗品结合得天衣无缝,于是都不自觉地否定了陶渊明的"性不解音"。其实唐宋文人的"玄解"无弦琴并不是要故作高深,而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不料今人信以为真,以致以讹传讹。要还原无弦琴的本色,必须剥去玄学外衣,知人以论世,从其交游交友之道、任真自得之性、人生境界之别、世态人情等方面对"无弦琴"进行哲学解构,陶渊明真乃"性不解音"者,随之也就理解了他的"弄琴"只是率性而为,并无"寄意"。  相似文献   
106.
利用转换波(P-SV)的传播速度比纵波低,传播不受孔隙流体的影响,传播规律和纵波有较大的区别,可以进行有效的油气识别。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储层以陆相中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为主,储层分布变化大,横向上低孔低渗,储层物性的非均质性比较强,P-SV波资料处理与P波资料处理有一些差异的特征,对SLG气区实际3D-3C地震资料处理中的转换波静校正问题、共转换点(CCP)道集抽取方法、转换波的速度分析方法、动校正方法及转换波和纵波比例压缩方法等进行了研究,建立了3D-3C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和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将该方法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7.
计算机网络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便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新的忧虑———计算机焦虑。计算机焦虑是用户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厌恶或害怕计算机,或忧虑未来计算机使用而引起的情绪反应。大学生计算机焦虑的形成与大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和经验、个人认知、自我计算机效能感等因素有关,提高大学生计算机使用技能、帮助他们获取成功经验和恰当运用心理治疗等方法有助于降低或消除计算机焦虑。  相似文献   
108.
中国古代文论中大量的范畴、概念、术语都是诗性感觉体验的隐喻式表达。色、声、臭、味等概念,本来是人的感官的日常体验,引之以论文,似乎文学也视之有色,听之有声,嗅之有香臭,尝之有滋味。根源于这种感觉体验趣向,文学审美也有类似诉求。如追求文采飞扬,喜好妙言妙曲,崇尚味外之味,总之要求文学色、香、味俱全。这种体验性的表达最富有原始感觉,也是最富于诗性特征的。  相似文献   
109.
审美活动虽然是人类最具个性特点的精神活动 ,但民族共同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中国地域辽阔 ,形成了南北文化差异和审美意识差异 ,然而 ,在进入文明社会之门时北方的强势文化更多地左右了中国人审美意识的发展。中国人原初的审美意识通过概念的定型化和符号化以后 ,整合为重内心体味而轻形体视觉的审美思想 ,给予中国文学以十分深刻的影响 ,而春秋时期的审美道德化实际上是对中国人原初审美意识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0.
写生这一传统话题衍生出来的新课题令人关注。它在创作实践中如何更大地实现其价值成为当下探讨的焦点。在实践中要打破写生和创作的严格界限和绝对独立性,把创作的理念注入到写生中来,发挥写生的优势,充分调动画者的情感因素及主动性,在"怦然心动"的写生情境中借助对客观物象的借用关系,让笔"活"起来。这样的画面不得不感人,因为它有情在;这样的笔墨不能不鲜活,因为它有意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