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35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9篇
综合类   165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41.
主要以云南省会泽县传统斑铜手工艺为主要对象,通过描述其产生与变迁过程,着重阐述传统斑铜手工艺在当代所面临的原材料匮乏等危机和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契机。通过对民间传统斑铜手工艺在应对“现代化”冲击时所表现出来的坚持传统与顺应现实的两难抉择的分析,对“现代化”概念进行反思,并且进一步探讨民间手工艺变迁中的价值冲突以及民间手工艺保护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2.
铜在维持机体运动能力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铜在造血、抗氧化、抗自由基损伤等方面的功能及机理,分析了铜与人体运动能力的关系,得出结论:适量补铜可以提高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和抗运动性损伤的能力,从而最终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3.
本文介绍了一种口径为φ16cm的宽束离子源的设计.该源采用了多极场型放电室,结构紧凑合理,便于清洁维修以及更换离子引出系统.使用二栅引出系统时,可获得50~1500eV的离子束.距源10cm处,500eV的氩离子束的束流密度可达0.95mA/cm2,且±8%均匀性的均匀区域达φ14cm.  相似文献   
144.
为了提高纯铜扩散焊接性能,通过表面机械滚压技术( SMRT),对纯铜试样进行表面纳米化处理,并在真空下对 纯铜母材和经表面机械滚压处理的纯铜试样分别进行扩散焊接试验,焊接压力10 MPa,保温l h,焊接温度为300℃、 400℃、500 qC。研究结果表明:经过SMRT纯铜表层晶粒达到纳米级别,纯铜试样焊接接头处的显微硬度高于母材试 样;同一温度下,SMRT铜焊接性能优于母材试样。  相似文献   
145.
以铜工艺品品牌形象与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出发点,在对品牌形象评价模型详细比较研究后,选取比较成熟的贝尔( Biel)模型作为铜工艺品品牌形象测量模型,运用文献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采用AHP分析法,从公司形象、使用者形象、产品形象和符号形象4个维度对铜工艺品品牌形象进行评价,深入研究品牌形象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理。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铜工艺品企业品牌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6.
文章在实地调查基础上,论述了大理流动人口的现状及特点、流动人口的文化构成,以及流动人口的文化与大理文化的互动.  相似文献   
147.
在AS 4A阴离子色谱柱上,研究了高浓度Cl-对NO-2和NO-3测定的影响.提出了在高浓度基体中,同时存在自身洗脱效应和在线流动相变化两种洗脱机理.当基体与待测离子色谱峰发生重叠时,基体在抑制器处所交换的H+使部分弱酸型阴离子NO-2分子化,定量测定产生偏差,而对强酸型阴离子NO-3的定量测定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8.
季振宜出身于官宦富豪之家 ,于书无所不窥 ,购得善本 ,必手自校勘 ,精心撰写成《季沧苇藏书目》 ,在版本、校勘、目录学方面颇有贡献 ,现今通行的康熙御定《全唐诗》就是在季振宜所编《全唐诗》的基础上纂修而成的。季振宜是一位在我国文化史上有成就的学者。  相似文献   
149.
给出了混酸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计算的简便公式 ,并用该公式计算了氢氟酸和醋酸混合液的氢离子浓度和pH值 ,结果与实验值对照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50.
民族文物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应该受到珍视并得到强有力的保护。然而,新时期民族文物的消失、流失现象仍然显得十分突出,其原因在于对民族文物的概念、范围、分类、价值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尚缺乏公允的、统一的认识。作者通过长期以来对民族文博工作积累的一点实际经验,对民族文物作了初步的界定和分类,并对民族文物的保护工作提出了几点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