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5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61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332篇
理论方法论   128篇
综合类   1802篇
社会学   25篇
统计学   15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We show that, when the number of participating agents n tends to infinity, all classical social choice rules are asymptotically strategy-proof with the proportion of manipulable profiles being of order O (1/n).  相似文献   
172.
没有"主体间性"就没有"规则"--论哈贝马斯的规则观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尤根·哈贝马斯的规则观涉及三个理论问题:遵守规则的条件、规则意识的产生和规则正当性的辩护.他把主体间性看作是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关键:离开了主体间性,就无法知道某人是不是在遵守一条规则;离开了主体间性,就既不能形成"规则意识",也不能从"规则意识"中发展出"原则意识"、分化出"价值意识".离开了主体间性,更无法为规则的正当性提供辩护.哈贝马斯之所以关注规则概念,是因为他关注这样三个实践问题:"区别于自然现象的社会现象的研究何以可能?"、"现代社会中真正自由的人格何以可能?"、"现代社会制度的合法性辩护何以可能?".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哈贝马斯用他的交往理性概念来扬弃康德的实践理性概念.把康德关于"无规则即是无理性"的观点和哈贝马斯的"没有主体间性就没有规则"的观点综合起来,可以得出"没有主体间性就没有理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3.
“三严四自”是从严治党的前奏 ,“三讲”是从严治党的重要措施 ,“三个代表”是“三讲”的总结 ,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 ,是新时期从严治党的伟大纲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构成了江泽民同志的从严治党三部曲。  相似文献   
174.
我国是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同时又是蔬菜、茶叶、水果、花卉以及部分畜产品出口贸易占一定优势的国家。"入世"后增强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与美国、欧盟、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横向比较的方式,着重论述了"入世"后我国政府应在技术、协会、补贴等方面加大对我国农业扶持力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5.
在唐代因科考而重《文选》的普遍风气下,杜甫在其《宗武生日》诗中督责其子研习《文选》,却主要是为了绍述家学和继承传统的目的.对于"熟精《文选》理"的"理"字,其基本内涵应在"使字"和"诗法"两项.前者指向形象意境,后者偏于形式技巧,杜甫以此为研习《文选》着手之处.但抉取其中的精髓,关键还在对于前人遗产必须采取分析的方法和"乐取于人以为善"的态度.这一方面是基于杜甫所持的文学发展观念,同时也可以从其创作实践得到验证.作为诗歌革新家,杜甫实行"以文为诗"和"援古入律"等措施,都离不开对《文选》的学习和借鉴.据此可知,"熟精《文选》理"实为老杜一生心得之言.其中"熟精"二字,尤堪研味.  相似文献   
176.
“以德治国”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治国"必须正确认识"德治"与"法治"的关系,确立德法并重的思想,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以德治国"的高度来认识和定位;"以德治国"要重视官德修养,要借鉴吸收人类德治的文明成果,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要加快道德建设制度化、法制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7.
中国古代国家管理思想的发展一般认为从礼治开始,经过法治,然后到汉代有了比较成熟的"德主刑辅"这样一个过程。汉代的"德主刑辅"影响是深远的。而事实上,春秋初期的管仲提出并实践的礼法并重,是从礼治到法治的一个关键环节,更是"德主刑辅"的基本源头。  相似文献   
178.
为适应新校的长远发展 ,高校合并后的财务管理应在“统一领导”原则下 ,依次做到管理机构、规章制度、分配政策、预算资金和会计核算等五个方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9.
培育法制观念相对于整个法制工程而言是先导性和基础性的工作。西方法治思想源远流长,而中国人治思想极为丰富。当前中国官方和民间存在着法制观念的诸多障碍:官方视法律为管制民众的工具,持片面的"秩序观",对法制采取"机会主义"和"便利"态度,盛行官场"潜规则";民间"情"重于"法",迷信"关系",缺乏权利观念和争讼意识。官方和民间的观念障碍又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培育法制观念既是渐进的,又是紧迫的。  相似文献   
180.
阎锡山在留学日本的多年经历中 ,耳濡目染了日本社会敬军尚武的风气 ,对军国主义的教育、政治理论和社会组织倍感青睐 ,主政山西不久 ,就著书提出“教育以军国为教育”的奴化教育主张 ,并不断抽取一些时髦的主张和主义 ,点缀其“育人”思想 ,最终形成了一套中学其内、西学其外的嫁接型“育人”思想体系 ,包括以几希哲学为基础体系、以横竖政治为运行体系、以维持网络为保障体系和以好人主义为目标体系等四部分。这样一套严密的驯导和“育人”理论 ,使阎锡山统治下的山西土地、人民、军队三位一体 ,从下到上军事力量立体控制与教育化 ,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史上一种特有的、值得研究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