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57篇
  免费   420篇
  国内免费   160篇
管理学   26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24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495篇
丛书文集   1407篇
理论方法论   630篇
综合类   7798篇
社会学   916篇
统计学   40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269篇
  2014年   551篇
  2013年   910篇
  2012年   704篇
  2011年   829篇
  2010年   681篇
  2009年   702篇
  2008年   657篇
  2007年   824篇
  2006年   936篇
  2005年   750篇
  2004年   691篇
  2003年   674篇
  2002年   543篇
  2001年   512篇
  2000年   290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一直以来,先验自我被看成是孤立的主体;相应地,悬搁、还原被看成是现象学认识论的主要手段与途径。其实,先验自我因其构造性具有普遍性而本身就是主体间性的,因而悬搁与还原更是形而上学的奠基。先验自我的本质在于逻辑性,先验自我自身的逻辑性决定了它被把握为什么:逻辑。它首先是一种功能,就其能进行构造而言,表现为主体性;就其构造性具有普遍性而言,表现为交互主体性。先验自我把自身把握为功能性、主体性、交互主体性,而这一切都源于先验自我将自身根本地把握为逻辑性,并从中阐明了我们日常的交互主体性的世界实际上就是先验自我的显发,先验自我与生活世界实际上是一以贯之的一体。但二者是有区别的:前者是一个混沌未分的世界,它没有成见,没有一定,因而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后者则是我们个人在自身的经历中形成的属于个人的特殊的世界,它包含了我们个人的成见,总是从一定的角度出发去看事情,而对事情的其他可能性却视而不见,因而也就没有如实地把握事情本身。为了把握事情本身,我们就要从个人的特殊的有成见的生活世界返回到先验自我,那样一个没有成见的世界。而这就需要悬搁与还原———它使我们摆脱个人的特殊的生活世界,即摆脱特殊的视角,从而如其所是的观照事情,并在这种观照之中保持我们自身人之为人的本质。从而表明悬搁与还原在形而上学层面上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992.
李叔同于1905年编《国学唱歌集》,是其音乐事业起步的标志,而次年他在日本编辑出版中国第一份音乐杂志《音乐小杂志》则标志着他音乐事业的升华。研究李叔同的音乐创作和音乐思想,必须追溯《国学唱歌集》的出版和《音乐小杂志》的创刊。这也是研究李叔同音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在文艺理论和文学史的长期"铸造"下,社会显然已经形成了某种关于文学的"传统意识"。在许多人看来,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现象,肯定会长期存在下去;我们久已形成关于文学的一套理论认知和价值体系,也会长期存在下去。粗粗看去,这似乎是毫无疑问的。然而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却发现:我们已有的理论判断和价值标准,在社会的文学现实面前经常处于"失语"状态。这是文学时代变化造成的。由于文学在数字技术和知识经济时代里有了不同既往的表现,由于这是一个新的"后文学时代",因此,我们以往的关于文学的理论看法和文学史观正在失去意义。  相似文献   
994.
顾希佳 《唐都学刊》2001,17(2):70-74
关于礼仪的起源,历来就有多种成说,如"起于祭祀"、"起于饮食男女"、"源于人的欲望与环境的矛盾"以及"源于天神"、"源于理"、"源于民俗"等诸说,在简要梳理并分别辨析其合理与否后,我们可以看到礼仪的起源是多元的,是由人类的经验世界和超验世界生发出来的一系列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995.
李伟 《河北学刊》2005,25(4):120-125
由康德哲学所开示的"经验"与"超验"的"二向度"致思理路是个重大的哲学问题,也是中西思想文化、学术命意相对待的关捩所在.以此反观诸如王元化对黑格尔、卢梭的反思,张世英"新哲学"的"本体僭越",王国维"哲学之困"的致思根源等都会给人以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6.
赵勇 《河北学刊》2004,24(5):81-85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兴起和倡导"文化研究"是陶东风近年来的主要观点.但是,由于这种观点没有对"日常生活审美化"进行清理和鉴定,仅仅停留在事实判断的层面上指认这一现象,从而取消了对它的价值判断.所以,把这种姿态或立场带入到文化研究中,必然会使文化研究出现批判精神的下滑、问题意识的缺席、价值立场的暧昧等问题.其结果,可能使中国的文化研究陷入西方文化研究已经陷入的困境.  相似文献   
997.
舒咏平 《河北学刊》2003,23(2):131-136
经济的全球化、社会的信息化、知识的创新性,构成了当今时代的主潮。在这样一个以“创新—传播”互动为木质的时代,既体现时代特征又横跨人类各种实践活动的传播学则凸现出如下特殊地位:其一,经济全球化是以全球性传播为具体体现方式,使得传播学成为必然的武器;其二,知识经济呼唤知识创新,而知识的创新则越来越依赖信息的传播;其三,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使命,离不开传播这一根本途径。这种特殊地位使我国传播学科的发展呈现如下趋势:传播学的外延继续扩大;其研究更加贴近社会实践并形成诸多分支学科;原创性研究力度逐渐加大、大众传播的研究重点集中于媒介研究;政治传播拓展为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崭新空间;广告学、公共关系的研究走向整合性的品牌营销传播。  相似文献   
998.
本文以先锋品质为切入点,对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女性文学进行了一番巡视,从中洞悉此阶段女性文学在艺术探索和主题表现方面的反叛色彩和创新特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女性文学的先锋品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荒诞实验与黑暗王国的舞蹈、伊甸园的追寻、生命体验的书写。  相似文献   
999.
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2 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基本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000.
实施创造性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高素质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传统的教学活动已适应不了培养研究型、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教师必须更新观念 ,进行创造性教学劳动 ,拓宽教学内容 ,遵循教学规律 ,研究时代特点 ,改革教学方法 ,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