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93篇 |
免费 | 55篇 |
国内免费 | 4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篇 |
民族学 | 16篇 |
人口学 | 4篇 |
丛书文集 | 362篇 |
理论方法论 | 91篇 |
综合类 | 2238篇 |
社会学 | 69篇 |
统计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43篇 |
2015年 | 73篇 |
2014年 | 143篇 |
2013年 | 145篇 |
2012年 | 163篇 |
2011年 | 232篇 |
2010年 | 190篇 |
2009年 | 175篇 |
2008年 | 196篇 |
2007年 | 219篇 |
2006年 | 237篇 |
2005年 | 188篇 |
2004年 | 195篇 |
2003年 | 152篇 |
2002年 | 91篇 |
2001年 | 80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刘淑芬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2,(1):107-110
受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即为法律关系 ,受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即为刑事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应是刑事法律关系主体双方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受刑法所保护的、被犯罪行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 ,不应是具体的物、智力成果、行为。法理学、民法学、经济法学中均将法律关系客体界定为物、智力成果和行为 ,与刑事法律关系客体不一致。在理论上应将其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22.
邢孝平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3):12-14
对中外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划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国外有“四分法”、“三分法”和“二分法”的分歧 ,国内有“三分法”和“四分法”的争论。笔者否定“四分法”及“二分法”,肯定“三分法”,并对 1997年修订的《刑法》第17条的立法方式提出了建议 ,以期完善我国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 相似文献
23.
刑事审后程序包括刑事执行程序、被害人救助程序、前科消灭程序和刑事赔偿程序等.除刑事赔偿程序外,我国刑事审后程序的国家权力配置,存在着不少的缺陷,也缺乏一些必要的制度设计.因此,重新合理配置刑事审后程序中的国家权力,规定裁决权统一由人民法院行使、执行权原则上统一由司法行政机关行使是有必要的,此外,还应强化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权,建立被害人参与制度和被害人救助程序,完善前科消灭程序和刑罚变更执行程序. 相似文献
24.
近年,我国少年司法制度建设虽然具有突破性的发展,但是处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转折期社会矛盾凸显,面对未成年人犯罪呈现的新特点,而与之相配套的少年司法建设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制度建设上都略显滞后。显然,少年刑事辩护的专业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其发展程度也是司法建设质量的重要指标。鉴于此,通过分析未成年案件刑事辩护发展现状,提出未成年案件刑事辩护专业化建设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5.
在刑法中增设"见危不救罪"是否可行,本质上属于刑事立法范畴.由于见危不救概念与内涵的复杂性,所以在立法上宜区别对待.而刑事立法又受诸多因素制约,从而对"见危不救罪"的思考远未结束,新的思想与内容在进一步的分析中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26.
我国审前羁押体制改革的方案与论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春燕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50-53
关于我国目前审前羁押体制的改革 ,学者们提出司法审查式、检察监督式和独立式等几种改革方案。对第三种方案 ,应进行进一步的实施设计 ,如目前的看守所应逐步地剥离出来归司法行政部门 ,应加强检察机关的审查职能及相应的羁押登记和讯问监督制度。这样的改革从羁押制度本身的发展规律、司法行政机关本身的发展以及我国目前的司法环境等方面考虑应当说是可行的。这种改革将可以进一步促进整个羁押活动的合理化与专业化 ,将进一步优化国家权力配置 ,将会进一步提高刑事诉讼的效率 ,也必将极大程度上保障被羁押者的人权。 相似文献
27.
在考量我国现有对于前科消灭制度的基础上,对德州乐陵法院的模式展开思考,从主导机关、程序设计、证明标准、考察模式和证明标准等方面进行分析,采用更为稳定的影响因素和证明标准来对于类行政审批程序的前科消灭机制进行重构,以期实现司法力量为主导、综合相关部门协同的抗辩制前科消灭考察程序,来达到社会预防和个人发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8.
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视域下,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刑事和解制度应是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在实践中因为这项制度缺少相应的法律规制,而使其适用过程中产生了适用阶段标准不一、调解部门不明确、和解方式单一、赔偿标准缺乏、法律监督机制缺失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9.
当今代人顶罪替刑事件频现报端,而我国现行刑法却没有就顶替人犯罪作专门的规定,所以导致顶罪替刑在司法实践中的罪名归属存在争议。为了体现罪刑法定原则,应当将顶罪替刑行为设置为独立的罪名,与现行刑法中窝藏、包庇罪相区别。同时,还需要从犯罪构成要件中分析顶罪替刑罪的基本特征,解决司法实践中本罪的犯罪主体、共同犯罪等复杂问题,以期实现刑法规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0.
王瑞丽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3):20-24
中国古代宗族刑法助长群体意识与道德标准入律,忽视公平与正义,破坏国家法治统一,侵犯国家司法权,有违刑法保障人权机能与刑法保护秩序机能。司法实践中,动用“家法”和私刑代替国家司法权、煽动“民愤”等干扰司法活动的现象以及宗派争诉、情胜于法等宗族刑法观,是对国家司法权的挑衅和破坏,其消极作用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