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178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高兹延续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逐渐显露出来的新需要、人力资本与资本之间的本质关系。高兹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异化消费、贫困、科技等现实问题展开全面批判,其思想对我们理解现代化进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2.
舍斯托夫和胡塞尔是同时代的哲学家,他们有着相同的问题意识,但他们对问题的回答,是截然相反的。舍斯托夫对胡塞尔的理性主义哲学观点进行了猛烈地批判,这种批判不仅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而且还有着重要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53.
启蒙理性在西方世界渊源已久,对其进行的批判也由来已久,从早期西方哲学家到马克思主义再到法兰克福学派,这一学术传统从未中断。但是,仅有理论是不够的,理论必须趋向于现实,寻找出有效的行为方式,唯此方能拯救时代和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54.
由于与文学史、诗学史处于一种共在的关系,士人批评呈现为一种复调性的知识总体性存在。从其知识特征来看,士人批评主要表现为三种相对独立的知识形态单元,即教化性的实用知识形态、体验性的审美知识形态与形而上的诗性知识形态。它们分别对应于文学文本与现实政治道德生活的关系,与自身审美形式的关系以及与主体生命意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55.
与一般的现代性批判理论不同,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具有独特的视域和维度。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历史性否定,没有像黑格尔理论和众多后现代理论那样停留在观念层面,而是深入到感性的物质层面,对现代性展开了现实的超越。而从资本维度对现代性内在逻辑的深刻剖析,使马克思把握了现代性的根本,为人们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指明了实践批判的方向,并为人们探索新型现代性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正是这种独特的视域和维度使马克思不可超越,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学习、研究《资本论》的热潮充分说明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没有过时,依然具有巨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6.
法律是在思想文化中流动的.人文精神思想的流动和张扬,推动法治由过去简单的强调阶级斗争为纲或以权力为本位,转向以人为本,主张和谐法治,体现了当代法治、社会公平要符合人文精神理念的要求.这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在法治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人文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总是反映出一定社会人们对自身的尊严和价值的强调,形成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同时人文精神的内涵又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实现的,总和现实生活的种种问题交织在一起.从人文精神表现的文化内容而言,人文精神是对人自身价值加以肯定和张扬的道德范畴;人文精神可以体现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出一个社会或国家的文明程度;在当代现实生活中人文精神主要表现为对物欲主义的批判和超越;同时人文精神问题又是在多重的文化矛盾中运行.人文精神的思想文化对法治、社会公平的价值在于:人文精神要求张扬正义与拷问人性,是法治、社会公平理论的逻辑起点;要求追问法的合理性,是法治、社会公平的思维工具;主张自由、平等、人权、公正等,表现的是法治、社会公平所需要的价值文化要求.  相似文献   
57.
前提批判与问题反思表征着两种不同的哲学立场,同时也构成当代哲学不同的出场路径。前提批判是以形态学立场为前提、以重构形态为旨趣的话语行为。它遮蔽了一个真实的基础:一切真正的哲学都起源于问题,对问题的批判性反思才是哲学走向深处的真正语境。虽然形态建构一直是哲学话语体系的存在方式,但是它始终是对实践问题的哲学解答方式,问题与形态相比不能不占首位并具有根本性质。马克思哲学革命提出的反思的问题学指涉实践论和问题学立场,强调哲学本质上是问答逻辑。坚持以改变世界的问题为中心,通过反思批判问题中的哲学和哲学中的问题,才能达到哲学形态的前提,进而才能构建合理的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58.
《资本论》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论>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起点.它提供了批判"历史终结论"的立场、观点、方法.<资本论>是哲学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双向建构的结晶,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在哲学与经济学的结合中研究人类社会和人类解放的大思路.当代应当继承与发扬这种学风.<资本论>关于三大社会形态的学说,要求结合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重新思考资本的历史作用.它不仅典型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也可表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破解这一历史难题需要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59.
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表率,形成了许多丰富深刻的重要思想。我们可以从理论向度、历史向度、应对向度三个方面,深入理解他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从理论向度上,习近平点明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要害;从历史向度上,习近平阐明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主线;从应对向度上,习近平指明了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完整策略。学习领会这些重要论述,对全党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增强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抵御意识形态风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