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356篇 |
免费 | 478篇 |
国内免费 | 18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10篇 |
民族学 | 586篇 |
人才学 | 5篇 |
人口学 | 146篇 |
丛书文集 | 2620篇 |
理论方法论 | 726篇 |
综合类 | 13607篇 |
社会学 | 1039篇 |
统计学 | 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84篇 |
2022年 | 78篇 |
2021年 | 116篇 |
2020年 | 160篇 |
2019年 | 164篇 |
2018年 | 179篇 |
2017年 | 188篇 |
2016年 | 295篇 |
2015年 | 391篇 |
2014年 | 914篇 |
2013年 | 1022篇 |
2012年 | 1282篇 |
2011年 | 1361篇 |
2010年 | 1142篇 |
2009年 | 1140篇 |
2008年 | 1215篇 |
2007年 | 1557篇 |
2006年 | 1543篇 |
2005年 | 1285篇 |
2004年 | 1272篇 |
2003年 | 1175篇 |
2002年 | 952篇 |
2001年 | 770篇 |
2000年 | 415篇 |
1999年 | 95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48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俄汉礼节语言的民族差异是两种文化价值观差异的反映。在汉文化中,独特的中华传统和民族文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复杂的礼节语言体系。在俄文化中,礼节语言明显带有简单化、模式化和抽象化的特点,这同俄罗斯民族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2.
"口唤"一词被广泛运用于穆斯林的日常生活之中,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具有不同的内涵,穆斯林之间的相互要"口唤",表现了一种宗教信仰方式,一种日常生活方式和一种社会交际方式. 相似文献
93.
人才的成长和人才作用的发挥 ,其作用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 ,而且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更需要一种能激励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社会文化氛围。为此 ,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观念 ,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 ,改革一切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建立积极、公开、平等、有效的人才竞争机制 ,使人才个性和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施展。 相似文献
94.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按照一源论的观点,认为中华民族文化和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北方民族的族源及其文化都是从中原地区传播而来,实际上,北方以及东北地区也是中华人类和文明发源地之一;以往的北方民族史研究,常常割断北方民族发展的继承性和连续性,把各个断代时期的某一民族,都说成是从原始野蛮时期开始,一步一步走过来,造成每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的不断从头开始,实际上,北方民族发展已经形成自己的序列,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和连续性,每个朝代都有新的发展和变化,并不是每一个朝代都从头开始;北方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多次实现北方的统一,对中国的大统一以及中国北方疆域的奠定、巩固和开发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北方民族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不能低估。 相似文献
95.
96.
旅游是文明社会的一种文化活动、一种精神需求。改革开放以后,广西的旅游得到很大发展。但从思想认识上,还有欠缺,理论上还缺乏深入的探讨。在广西要把民族文化引入旅游,丰富旅游的内涵,加强旅游的凝聚力。本文对旅游的本质,广西民族文化的特色和内涵,旅游和民族文化的互动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97.
试论青海民族文化的"和谐"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思想是青海民族文化的共同特征.我们应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吸取其积极成分,并与先进文化相融合,形成合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文化、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98.
贺希格图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5,(3)
从《诗经》到现在的《中国民歌集成》都真实地反映了许多历史故事、人物及人民的生活。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风格及丰富的内容,了解和学习民歌的意义不仅在于它的形式和风格,更重要的是深含在其中的民族文化的精华,体现出一种不屈、乐观和奋发自信的民族精神,了解和学习民歌是陶冶情操,加深修养,提高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
生态环境与云南藏族的文化适应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在对云南藏族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 ,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自然资源管理机制和婚姻家庭模式等方面 ,阐述了云南藏族对其所处生态环境的文化适应。文章认为 ,文化是一个民族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性体系。文化与自然的互动或文化对自然的适应可被称为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是一个民族对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体系 ,它包括民族文化体系中所有与自然环境发生互动关系的内容 ,主要是这个民族的宇宙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为适应迪庆高原特殊的生态环境 ,云南藏族早在历史上就通过文化调适 ,形成了一整套与自然环境良性互动的生态文化体系。面向未来 ,云南藏族生态文化中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必将得到复兴 ,其中的古老智慧必将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全球化市场体系相结合 ,成为推动云南藏族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0.
历史上云南回族马帮商人在云南境内外各条商道上不绝于途,不少人还定居缅甸和泰国.缅族称云南回族为"潘塞"(旧译"潘泰"),掸族称之为"潘西".在国内,西双版纳傣族称回族为"帕西".海外学者对缅语"潘塞"一词的语源争议不休,众说纷纭.本文论述提出(一)"潘塞"、"潘西"和"帕西"原为印度、缅甸一带民间对穆斯林的泛称,尔后用以称呼云南回族,三者系同一名词,仅读音有微小差异;(二)三者均由中世纪以来印度民间称呼波斯人的"帕尔西"(Patsi)一词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