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17篇
综合类   103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文章从中西方文化产生及发展角度探讨英汉委婉语内涵上的差异,对两种文化背景的历史渊源进行探索,以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不同思维模式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中西语言文化在交际中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把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表达形式。语言与文化共存,相互依赖又相互影响。过去的教学忽视了语言的文化特征,忽视了不同文化载体的文化差异。20 世纪是跨文化交际的时代,我们不仅要学语言,而且要了解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只有这样,才可能应用准确和地道的语言表达形式,从而达到更理想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3.
阐述了隐喻的主要分类方法,系统分析了隐喻的认知结构。不同文化之间在隐喻表达上存在差异,通过隐喻的跨文化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隐喻基本上是一致的和隐喻是用词语超常规搭配来实现意义的创造性表达这一本质。  相似文献   
54.
从跨文化交际中语言差异的角度,就语言、语用中某些外在因素及其与语境把握之间关系进行描述性讨论,是现代外语研究中的一大关键领域。在以语言组成要素为突破口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中,语言中的字词、语用中的句法分别与语境携带的量和质、以及作为表达符号和方式,在不同文化背景作用下,各自以其不同的方式传递着语境,从而进一步指导跨文化交际中的阅读与翻译工作。  相似文献   
55.
对外汉语教学是异质文化交流的形式与途径之一,其间存在着干扰留学生学习目的语的文化休克。观念习俗的差异、人文环境的生疏、意识形态的偏见等因素则是产生文化休克的原因与妨碍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障碍。抓住可见可感的文化元素,对照其不同的文化指意,相互对接;调整教学内容,加大文化比较的信息量,走出教室,在丰富多彩的实践环节开展跨文化训练,是强化跨文化意识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56.
浅谈企业激励与跨文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爱华  邓域 《东方论坛》2007,(5):123-12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跨文化管理的角度探讨企业激励的效果问题日益迫切和富有现实意义,跨文化管理成为企业激励必须重视的问题,由于文化不同造成了中西双方对激励的理解、选择、接受的不同,必须在文化交融的基础上寻求提高激励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57.
目前大学英语教材中普遍存在中国文化内容不足的问题。在对三套目前使用范围较广的教材进行统计的基础上,提出教材除了增加中国文化内容的表达方式之外,还应以“第三位置”视角为出发点选择文化内容编入教材,帮助学生找到“第三位置”视角,从深层实现双向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58.
"焦虑/不确定性管理"理论认为跨文化适应是不确定减少或控制焦虑在起作用,焦虑和不确定减少和定型观念、有益接触、共享网络、族间态度、文化相似性、文化身份和二语能力有密切关系。本研究结合这七个方面论述"焦虑/不确定性管理"的适应理论在跨文化适应培训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59.
在广告跨文化传播中,国别文化元素的运用和表现至关重要,该文以获2010年纽约广告节金奖的《水墨篇》为个案,对其中所使用的具体的中国元素进行了直接意指和含蓄意指的分析,总结出了在跨文化传播中,中国元素在国际广告中的使用技巧,包括巧妙使用红色、追求水墨效果、中国元素的世界性语言演绎、以及价值观与广告元素的使用禁忌等。  相似文献   
60.
在第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德国汉学家顾彬教授将孔子"和而不同"思想与柏拉图的"和谐"(harmony)、莱布尼茨的"预定和谐论"(Pre-established harmony)进行了比较研究,其研究视角与方法颇具启发意义.但是,在对<论语>基本范畴的理解与阐发上,也存在诸多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