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235篇 |
免费 | 398篇 |
国内免费 | 13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10篇 |
民族学 | 466篇 |
人才学 | 1篇 |
人口学 | 53篇 |
丛书文集 | 1522篇 |
理论方法论 | 553篇 |
综合类 | 8521篇 |
社会学 | 740篇 |
统计学 | 7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64篇 |
2022年 | 84篇 |
2021年 | 145篇 |
2020年 | 170篇 |
2019年 | 167篇 |
2018年 | 183篇 |
2017年 | 224篇 |
2016年 | 209篇 |
2015年 | 296篇 |
2014年 | 769篇 |
2013年 | 1026篇 |
2012年 | 940篇 |
2011年 | 976篇 |
2010年 | 750篇 |
2009年 | 759篇 |
2008年 | 737篇 |
2007年 | 899篇 |
2006年 | 782篇 |
2005年 | 755篇 |
2004年 | 717篇 |
2003年 | 630篇 |
2002年 | 524篇 |
2001年 | 454篇 |
2000年 | 235篇 |
1999年 | 74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4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王明东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4)
丽江地震灾害发生后文化恢复重建,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既争取国家层面的支持,又充分依靠当地居民的生产自救.注重文化生态场的恢复重建,充分考虑丽江本土文化的生存环境,实施丽江古城恢复重建的"54321"工程.在恢复重建中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提升,谱写了文化产业的新篇章.从而形成得到社会各界认同的"丽江模式". 相似文献
872.
周兴华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2(5):10-13,18
“宁波帮”在文化领域中拥有“文化产业家”与“文化事业家”两种身份,虽然在表现方式上他们对“利”、“心”、“义”这三种因素的关注重心有所不同,但在超越功利、追求自我价值实现这一人生目标上却有明显的共通点。这种追求精神使他们成为这一领域的开拓者和最高水平的代表者,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73.
李菲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9,(1):107-112
文章试图揭示在“自述”之名背后,彝族民族学家刘尧汉对彝族毕摩吉克则伙自传的叙事策略和文本建构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把控,从而将其纳入一种特殊的实验民族志写作实践当中。由此,刘尧汉重申了近代以来彝族知识分子反复表达的民族自觉意识,进而在新的时代和学科语境下彰显出中国少数民族知识分子构建学术流派、争取学术话语的高度学术自觉。 相似文献
874.
王利君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
地名不仅仅是代表地理实体的一种语言符号,它还蕴舍着极为丰富的自然或社会丈化内涵,所以地名的译写不仅仅是符号的转换,同时还具有传递各种文化内涵的功能.地名的译写应以音译为主之外,"等效原则"则是实现文化有效传递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75.
论农村文化建设的外部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直接服务于农业、农村和农民,有力支撑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同时,农村文化建设还具有很强的外部效应,这些外部效应表现为它对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社会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76.
高桂娟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2):262-266
在漫长的文化积淀中形成的科举文化传统,对我国传统文化乃至当今社会都产生着深层的影响。而作为“科举学”,虽然以“专学”起步,但应视作社会科学领域里的一个重要学科门类。鉴于科举制度的文化特性,文化应是“科举学”学科建设的应有定位。 相似文献
877.
周计武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3(5):76-81
《中国佬》、《喜福会》、《甘加丁之路》和《典型的美国佬》这四部华裔美国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族裔意识,在颠覆话语陈规、重写历史和建构身份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这些个案进行分析,可以从不同层面阐释文化认同的复杂性和策略的多变性,揭露和批判种种表象背后所隐匿的话语霸权和意识形态性。 相似文献
878.
从动物名词在中英文化中引起的不同意象看文化移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世民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3):60-62
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是研究跨文化交际的前提和基础,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通过文化移情这一中介,在不同的语言模式、文化模式和交际模式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和交流的桥梁,意义十分重要。某些动物名词在中英两种异质文化中会引发或相似、或不同的联想和文化意象,本文从这一视角论述文化移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和适度原则。 相似文献
879.
曹海峰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5):121-124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新媒体的出现,当今一个传播形式的新特点就是,由传统的“大众传播”向“小众传播”转移深入,同时也就产生了与以往媒介文化有所不同的新媒介文化。对于当前的新媒介文化形成、发展和演变的机制极其规律的探索,必将成为当代文化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80.
向轼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20,39(2):69-77
高校文化遗产教育经历了公选课和通识课阶段后,进入文化遗产本科专业建设阶段。重庆文理学院文化遗产专业是全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本科专业,凸显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特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注重就业与深造的兼顾和应用与研究的整合;培养内容贯穿多学科,理论和实践交叉并行;评价体系也是过程和结果共建的体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