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55篇
  免费   455篇
  国内免费   123篇
管理学   60篇
民族学   463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53篇
丛书文集   1504篇
理论方法论   543篇
综合类   8383篇
社会学   716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728篇
  2013年   718篇
  2012年   828篇
  2011年   954篇
  2010年   722篇
  2009年   731篇
  2008年   716篇
  2007年   880篇
  2006年   761篇
  2005年   736篇
  2004年   703篇
  2003年   613篇
  2002年   501篇
  2001年   437篇
  2000年   219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文化全球化对国家文化主权形成了挑战,并削弱了文化主权。中国应该建立跨世纪的文化战略,坚持文化的开放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捍卫文化主权与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统一;发扬文化的人文精神与倡导大众文化的统一。在文化的良性互动中捍卫文化主权,维护国家利益,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孤立主义。  相似文献   
102.
秦汉时期的黄帝传说以黄帝的生平、功德、政事、世系为核心,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系统.在黄帝传说中,圣王、正统、神仙三者被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大一统政治所应遵循的基本政治原则:天人关系原则,政治道德原则,权力分配原则.依据黄帝传说所体现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象征意义,秦汉时期的统治者和儒生、方士进行了积极的政治实践,促成了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化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3.
There is a gulf between the analytic and experiential aspects of cross-culturalists' functioning that is reflected in the split between explicit scientific rules for studying the culture of others, while following an informal oral tradition for considering our own cultural makeup. This article discusses both a possible strategy for correcting this situation and the barriers that are likely to prevent such a correction. Structured cultural self-study procedures are presented as a possible resource in the continuing development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professionals, and these have already proven highly effective in teaching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to undergraduates. Fostering commitments to standardized self-study and to applications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is currently not likely to flourish due to complex academic and epistemic traditions, discussed as six cultural self-masking factors. A specific self-study protocol is offered to provide a beginning point for generating improved reflexive methods and for individual trial use. Through disciplined reflexivity, benefits might emerge in the form of better bias control in research, enhanced external validity, and a new theory about the interplay of investigators' self-knowledge and the conduct of cross-cultural research.  相似文献   
104.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new history of the family" of the past few decades, a revisionist view of the "modern family" has emerged among family theorists in Japan. In spite of the significant merits of this new paradigm, I have argued that the failure of its proponents to address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presuppositional issues has discouraged a cultural analysis of the modern family. In recent years, one of the foremost theorists to attempt to bring cultural analysis fully into sociological discourse has been Jeffrey Alexander. I have drawn extensively on Alexander's discussion of Durkheim's later thought as the key to a cultural program in the field of sociology. In doing so, I have suggested that one effect of the transition to modern society is the sacralization of what Durkheim termed the "domestic order". Furthermore, in considering the mechanism by which the central emotional axis of the family comes to revolve around either the parent–child bond or the conjugal bond, I have postulated the existence of a "sacred" dyad—in the Durkheimian sense—within the family unit.  相似文献   
105.
列宁晚年的文化革命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我国现阶段的精神文明建设又是对列宁文化革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6.
近年来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更加凸现。重庆是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如何发掘、保护、开发、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 ,塑造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 ,使之在提高重庆综合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问题 ,似应引起社会各界更加广泛的重视。为此 ,从问题的提出、悠久的发展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内涵、塑造“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思考与对策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7.
文化素质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起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促进科学技术教育 (简称科学教育 )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是 2 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认为 ,文化素质教育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促进我国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切入点。作者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在高校推进文化素质教育作了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108.
论赛珍珠非小说作品中的文化精神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赛珍珠是一位精力充沛因而多产的作家。除创作出成功改变了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和中国人形象的小说,她也写过许多非小说作品,发表大量的演讲辞。这些作品在精神上与她的小说创作的宗旨是吻合的,它们体现了她毕生所倡导的差异共存和互相尊重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09.
为纪念曹雪芹逝世240周年,应当对这位特立独出的中国伟大小说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作出新的审视和理解。本文认为,曹雪芹的文学成就并非个人的才华所至,而是一种氏族文化特色的丰厚积累的高层造诣。本文即以此为出发点,提出应从氏族文化的角度纵观弘览,方能认识曹雪芹的才华、造诣是一种三千年的中华文化珍贵积累;若将他“孤立”起来,把《红楼梦》视为一个“个体”的一时的偶然的文艺产物,必致失于肤浅甚至走样失实。本文从周初武王克商为始,以“诗礼簪缨”为表现为脉络,论证了曹氏自周初至明末的曹姓氏族文化概貌、文化特点,抉示了他们的“门风”“世德”——即曹雪芹开卷即特笔标出的“诗礼簪缨”之族的具体历史内容及其意义,从而显示了《红楼梦》是中华文化小说这一命题的实义。  相似文献   
110.
近几年来,"文化研究"在文化现实的逼迫和人为的造势中学科化了。相反,文学研究作为学科却出现了"解合法化"的趋势。但是,即使是趋于强势的文化研究也取代不了逐渐边缘化的文学研究。它们两者不是包容或更替的关系。文化研究作为学科是必不可少的,但认为它是文学研究者的事情并将其设置于中文系则既是认识的不到位,也是实践所难以胜任的。在文学并没有真的终结的情况下,文学研究的路仍然宽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