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24篇
  免费   473篇
  国内免费   142篇
管理学   60篇
民族学   463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58篇
丛书文集   1674篇
理论方法论   573篇
综合类   8859篇
社会学   741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288篇
  2014年   760篇
  2013年   748篇
  2012年   872篇
  2011年   1016篇
  2010年   761篇
  2009年   767篇
  2008年   757篇
  2007年   931篇
  2006年   818篇
  2005年   784篇
  2004年   739篇
  2003年   663篇
  2002年   531篇
  2001年   468篇
  2000年   239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6 毫秒
991.
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应采取的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娟 《学术交流》2003,(7):122-12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不仅要有繁荣的经济 ,还必须有繁荣的文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 ,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多样性与复杂化的局面。因此 ,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地位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建立健全适应我国国情的新体制与新机制 ;理顺关系 ,创造名牌 ,壮大产业规模。同时 ,政府要强化宏观调控 ,进行制度创新 ,为先进文化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992.
近年来陕西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也存在产业化意识不强、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不顺、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开发政策滞后等问题。对此,必须从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选择入手,对资源开发、产业布局、融资渠道和市场培育四大环节进行创新。同时,在管理体制转型、政策法规建设和产业基地建设三个方面大胆探索,实现陕西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机制创新,使陕西文化产业步入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93.
庞进 《唐都学刊》2006,22(4):126-129
《帝王世纪》等古籍称炎帝与龙关系密切,是其母感应“神龙首”后所生;流传于陕西、湖南等地的一些民间传说或直称炎帝为龙,或言炎帝死后化为赤龙。何光岳等学者考证炎帝为伏羲女娲的直系后裔,而伏羲女娲有“龙祖”之称。考古发现的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龙塑、龙纹,为炎帝族崇拜龙提供了佐证。龙的文化精神可概括为“容合(兼容、包容、宽容,综合、整合、化合之简称)、福生、谐天、奋进”,炎帝精神与龙的精神具有同一性。对炎帝文化,可从史实、人文两个方面来考察,史实炎帝是人文炎帝的生发点和基础,但不能代替人文炎帝;人文炎帝可以包括史实炎帝,是华夏儿女引以为自豪和骄傲的精神圣殿,是龙的传人世世代代都要高高举起的一面大旗。  相似文献   
994.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着诸如思想观念上的差距、产业的规模化程度低、现代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度低等方面的挑战。鉴于此,各级领导者和从业人员都应尽快更新发展文化产业的观念;实施“走出去”战略,培育优质文化企业集团;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法律法规,促进文化法制建设。根据已经具备的优势、自身特点和区域中的地位,上海应优先发展旅游业、传媒业、视觉产业、新闻出版与版权产业、会议展览业、创意产业等文化产业,培育文化支柱产业并整体提高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95.
刘丹  祁永梅 《创新》2007,1(5):72-75
文化以其特殊的功能在社会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国以来,党领导人民在文化建设中取得了辉煌成就,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证明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密切关系。和谐文化建设是党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时期针对文化走向多元化的现实,在科学分析我国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文化发展战略。因此,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时期,调动各方面力量营造和构建高品位的和谐文化,对于中国蒸蒸日上的社会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96.
唐代都市诗的演变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遂联 《唐都学刊》2006,22(2):13-17
中国古代都市最迟从汉代起就已经十分繁荣,都市也一直没有脱离文人的审美视野,但是在文学研究中传统都市诗歌被忽视。以唐代都市诗歌为切入点,探究其演变特点及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文人心理乃至传统文化积淀可以发现,初唐京城诗受汉代京都赋的影响表现出政治性夸饰和政治性讽谏,盛唐之后都市诗歌呈现出看似矛盾的两面:或为对都市的疏离冷淡或为对都市繁荣不再的缅怀与感伤。矛盾的两面指向共同的内核:传统文化中没有为人们建立起除了政治性意义之外的都市生活意义体系。  相似文献   
997.
张子中 《学术交流》2006,(9):133-136
目前,我国对生态城市的研究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忽视城市制度建设、城市人际交往关系、城市的精神生活等非物质方面。实践表明,单纯依靠经济技术的力量是不能彻底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所以,精神生态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城市精神生态对正确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造成自然环境恶化的深层次原因与城市精神生态危机有关,并且,城市精神生态严重危机有可能带来整个社会的危机。因此,营造健康的城市精神生态,必须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端正对城市的认识,摆正政府的位置,加大对社区的文化建设,在全社会普及生态教育。  相似文献   
998.
管宁 《求是学刊》2003,30(6):104-108
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新生代和私人化两次小说叙事转型,不仅是作家文学观念的变化使然,同时也与这个时期大众文化兴起所形成的社会文化氛围密切相关。进入新世纪之后的文化转向,使文学更趋边缘化。但如果人们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文学,就不会对文学的处境抱悲观态度。  相似文献   
999.
创意产业:21世纪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一种崇尚个人创造力、才华和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渗透和贡献,被称为“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的新理念成为推动21世纪经济发展新兴的思潮和经济实践。在当今世界,创意产业有着巨大直接经济效益,全世界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创意产业除直接的产业经济效益外,还具有很强的衍射效应。中国要发展创意产业,当务之急是在三个方面提高其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00.
当代通俗音乐的社会文化内涵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的通俗音乐是新时期流行文化中最活跃的一种,是以高科技的大众传媒为依托,以人才、智力和创造力为主要特征,以都市大众为消费对象,按照市场规则批量生产,集中满足人们感性娱乐的文化形态,其文化内涵也大多是非主流的,造成了新的文化矛盾和冲突.在市场规则和经济效益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如何历史地看待审美标准,平衡地对待通俗音乐带来的精神与物质导致新的人性冲突和裂变,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