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26篇
  免费   457篇
  国内免费   125篇
管理学   60篇
民族学   463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50篇
丛书文集   1505篇
理论方法论   542篇
综合类   8361篇
社会学   716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267篇
  2014年   728篇
  2013年   716篇
  2012年   828篇
  2011年   951篇
  2010年   719篇
  2009年   728篇
  2008年   710篇
  2007年   879篇
  2006年   760篇
  2005年   734篇
  2004年   701篇
  2003年   611篇
  2002年   501篇
  2001年   435篇
  2000年   219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蓬勃兴起的文化研究是当下学术界极为流行的“话语”,它在文学研究领域引起层层波澜,一种文化的“狂欢”似乎大有遮蔽一切之势,由此引发众多专家学者的争论。文章旨在追溯文化研究的渊源,阐明文化研究的定义,理清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的关系,并对文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进行探讨,强调文化研究的中国语境。  相似文献   
992.
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为东西文化的交融与互补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东西文化现代性发生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向发展中的东方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启蒙策略、革命策略与退守策略三种文化现代性的建设方案.它们彼此冲突又相互影响,构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发展的复杂的历史状况.文化东亚的客观存在,使得中国及日本、朝鲜和韩国等东亚各国现当代文学在文化全球化以及现代东方文化发展道路上肩负着重要的文化使命,深入研究与探讨中国及东亚现当代文学的现当代性之路也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3.
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的叙事与该时期的大众文化亲缘密切。作者立足大众文化立场.体现大众关怀.表达大众审美趣味,形成谐俗性叙事的文化品位。这表明,即使是正统文人创作的世情小说,在文化观念、叙事角度和话语选择方面,亦往往受到大众文化的深刘影响。同时,又以其亲和大众文化的优势,有效地进行文化与文学传播,显示出世情小说独有的文化精神与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994.
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乃至史书、野史笔记 ,透露了中国古人把异国人看作鬼兽的传统认知模式 ,对于海外他族人们“非人类性”———“兽性”的着意强调。中国古代关于海外世界的叙事描述 ,小说、正史、野闻之间互动互渗 ,迎合“华夏中心主义”的优越感 ,强化了华夏民族自我封闭的文化模式 ,一定程度上延展、催化了明清小说叙事中的神秘崇拜  相似文献   
995.
在我国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中,教与学往往只注重语言本身,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改变这一状况,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选用既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又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教材;转变教学观念,将文化教学融入到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加强学生的课外学习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96.
档案是传播人类文化的载体,档案自身的文化信息是文学、文化宣传作品的重要素材,档案事业的发展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97.
大学的文化整合机制是整合大学组成人员对大学本质的认识,办好大学的信念以及大学形象塑造过程中的运作机理。大学应该形成以精神文化为主导,以制度文化为保证,以物质文化为条件的发展机制,凸显大学教育的学术性、大学功能的综合性、大学创新的自由性。确定大学文化整合机制在诸多机制中的权威。  相似文献   
998.
Jin Li  Qi Wang 《Social Development》2004,13(3):413-436
Two 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examine perceptions about achievement and achiev‐ing peers in 190 U.S. and Chinese kindergartners. Children provided free‐narrative responses to story beginnings about an achieving protagonist in school settings. We found marked cultural differences. For achievement, U.S. children perceived more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positive affects of the protagonist, and adult praise, where Chinese children perceived more social respect and their ability to help others. For lack of achievement in non‐achieving peers, U.S. children identified more negative affects, and Chinese children anticipated more negative reactions from adults. Moreover, although children in both cultures used non‐ability factors to explain achievement, Chinese children did so more consistently. Most strikingly, whereas Chinese children often expressed peer respect and desire to emulate the achieving protagonist, U.S. children frequently attributed peer negative reactions toward him or her. We interpret these differences as reflecting U.S. and Chinese cultural values regarding learning, achievement, and related self‐other perceptions.  相似文献   
999.
现代高校高知群体是图书出版市场上的消费主体,这一群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图书消费市场上除教材教辅以外的一般图书的消费主体.但就目前所见资料看,学界对这一领域的关注甚少,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证调查更是少见.武汉市作为全国高校密集区之一非常具有代表性,对武汉高知群体进行一般图书消费情况调查,对于厘清管理层和学界对一般性图书消费的模糊认识,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和决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论赵树理小说中的权力-文化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树理的小说是对20世纪30、40年代封建宗法制度下乡村生活的文化表现,其中隐喻着一直伴随着中国现代化里程的,尤在乡村社会显现深刻的权力—文化关系。这种权力—文化关系在“敲钟”与“上供”的宗教仲裁、“捉奸”与“名声”的道德指任,以及“老槐树文化”与“神仙文化”的自足性补偿等三个方面展开,精警地揭示了专制与权力怎样以世俗宗教的形式框囿了农民的物质生存形态与精神生存样式,并转而以文化和传统的名义让他们对之默认与遵从。在“三农问题”日益引起世人关注的今天,60年前赵树理小说对乡村生活的惊人体察,仍让人佩叹不已,这是赵树理小说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