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914篇 |
免费 | 563篇 |
国内免费 | 16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91篇 |
民族学 | 633篇 |
人才学 | 5篇 |
人口学 | 147篇 |
丛书文集 | 2665篇 |
理论方法论 | 726篇 |
综合类 | 14255篇 |
社会学 | 1011篇 |
统计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4篇 |
2024年 | 118篇 |
2023年 | 116篇 |
2022年 | 97篇 |
2021年 | 118篇 |
2020年 | 166篇 |
2019年 | 169篇 |
2018年 | 182篇 |
2017年 | 187篇 |
2016年 | 296篇 |
2015年 | 403篇 |
2014年 | 949篇 |
2013年 | 1034篇 |
2012年 | 1336篇 |
2011年 | 1407篇 |
2010年 | 1182篇 |
2009年 | 1180篇 |
2008年 | 1264篇 |
2007年 | 1604篇 |
2006年 | 1579篇 |
2005年 | 1318篇 |
2004年 | 1287篇 |
2003年 | 1194篇 |
2002年 | 973篇 |
2001年 | 771篇 |
2000年 | 417篇 |
1999年 | 94篇 |
1998年 | 51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昆明筇竹寺五百罗汉造像与中国内地和东亚地区流行的所有罗汉造像相比,具有显著的特征,是中国佛教造像中的精品。作者对其历史背景和文化源流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52.
文章对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影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新世纪少数民族影视在传播民族文化中面临的四大困境:影视体制机制决定民族文化传播的内容,少数民族影视对民族文化的传播有局限性,影视传播的民族文化内容受多种因素制约,受众数量直接决定少数民族影视的传播效果。提出新世纪少数民族影视对民族文化传播,国家应从政策上加大对少数民族影视的扶持力度,少数民族影视所传播的民族文化应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少数民族电影创作应避免模式化倾向,同时,要增强少数民族影视的商品意识。 相似文献
153.
现代汉语中,词的“无标志/有标志”性与词背后“尊/卑”文化有着很强的对应关系.然而,这种对应关系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父/祖父/曾祖父”等反例,必须注意特定的“语言使用者”这一限制性条件.从“用频”的角度出发可以进一步解释“无标志/有标志”性与词背后“尊/卑”文化的具体对应关系.对“司令/总司令”和“保姆/男保姆”这两组例子的分析,可以揭示运用这种对应关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4.
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桂英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3):53-56
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绩效管理导入我国后,在我国企业的推进却困难重重。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是受到企业文化建设落后的限制。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它对员工有很好的行为规范与引导作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在于通过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提升企业绩效;企业文化是绩效管理的基础,为保障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必须先建立起与绩效管理系统相匹配的高绩效企业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55.
社会的转型使得传统社会人们生活方式的封闭、僵化和保守逐渐向现代社会的开放、变革型的生活方式过渡。这种过渡引起了人们道德文化变革的需求。然而道德文化理念在许多方面还停留在与一元社会相契合的水平,并没有从总体上应答现代社会转型所提出的新要求。因此,人们生活方式由传统到现代的变化,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道德文化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6.
从胡文化“汉化”看生态环境的迁移对文化转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文化特质的形成 ,除受政治经济影响外 ,还受特定生态环境的制约。胡汉两大文化体系的差异 ,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不同生态环境作用的结果。与此相应 ,文化的发展一旦脱离了与自身相适应的环境 ,就势必要出现势能上的劣势 ,并逐渐与异地文化相溶 相似文献
157.
北方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地域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与该民族的生存环境以及民族性格有着完全对应的关系,各民族服饰的结构类型、色彩理念、审美情趣、图案寓意等表现形式,是对自身生活方式的理解与适应,以及在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中形成的,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种民族服饰特征与地域民俗风情,是北方少数民族强调修德、追求完美、提倡宽容、崇尚和谐统一等民族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8.
费孝通在多次学术总结和回顾中给予“制度”足够重视,文章基于费孝通学术研究的核心是制度这一假设,从四个方面阐述费孝通制度思想的价值来源及其嬗变:将传统文化作为研究对象到吸收传统文化精神;从马凌诺斯基功能论“有用性”到布朗功能主义结构性的兼顾;美国实用主义实用价值的吸收到对社会学芝加哥学派方法的运用;当时的社会实际需要社会学“实践性”应用。 相似文献
159.
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东西部文化交流的频繁时期。以四川三星堆为代表的巴蜀青铜文化向周边乃至东部的边远地区逐渐扩散。地处东海之滨的福建地区当时活跃着古越族的重要支系闽越族,在古蜀文化渐进的历史进程中,这两支区域文化互相交融,在东南乃至福建地区形成若干地方特色。在闽越族曾经活动的漳浦地区所发现的牙璋等文物,成为古蜀文化与闽越文化频繁交往的实物见证。本文从福建与四川两地出土牙璋的异同点出发,论证商周时期东西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相似文献
160.
王照华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学校人才的培养和高校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许多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还没有引起有关人员的足够重视。重申校园文化的定义和特点,有助于认识校园文化的功能,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