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8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53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76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63篇
丛书文集   605篇
理论方法论   171篇
综合类   3145篇
社会学   122篇
统计学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78篇
  2007年   328篇
  2006年   356篇
  2005年   350篇
  2004年   289篇
  2003年   260篇
  2002年   226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71.
生命价值,从哲学角度看,就是指一个人的生命与社会和他人之间的关系,或指的是生命的有用性,即指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包括了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而在追逐生命价值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以信仰作为指导,以责任作为载体,以最后的死亡作为明证。  相似文献   
872.
在沈从文和屠格涅夫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其在描写大自然的美景以及表现美好的人性的同时。均渗透出他们内心深处浓重的悲伤情调,而这种看似相悖的艺术追求是与两位作者的生活经历以及思想性格分不开的。就这一切入点探讨屠格涅夫对沈从文的影响及他们作品中的相似性,以期在比较中进一步扩大沈从文研究的外延,确认其创作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873.
民意在死刑案件审判中的实际作用逐渐受到关注,然而目前的研究集中在对民意本身的分析与批判,忽视了中国语境下民意的独特内涵与影响,在消除民意对死刑案件审判不合理影响的手段上缺乏可操作性。在中国语境下,民意与死刑案件审判处于互动关系之中,其产生、作用和影响与西方语境下的民意有很大的区别。民意既有有益的一面,也存在负面影响,严格遵循司法程序应该是引导民意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74.
儒道两家对于生命的认识有着本质的差异。相对于儒家死亡本质观的道德色彩,道家的死亡本质观则更具自然性的特征。从这个角度看,道家的死亡本质观包含生死命定、生死一体、生死物化这样几层含义。  相似文献   
875.
斯瓦伯在最近的著作中提出“我即我脑”这一命题。若要在存在论和认识论上阐明心、身范畴及其关系,那么单纯的“我即我脑”这个命题不但显得“褊狭”,而且会引来不必要的误解。近代以来,科学物质主义和二元论在面对心-身问题时都有其不可解的困境。对于这些困境,有必要在两面一元论、泛心论和泛体验论的基础上提出“两视一元论”的形而上学构想。这个构想的核心观念是: 任何现实实体在存在论和认识论上都是以主体-客体统一的模式存在的,人类描述意识现象的两个范畴(即心和身)是现实实体在作为体验主体的第一人称和作为被观察的客体的第三人称视角下的分别呈现,由这两个视角所呈现的体验方面与物理方面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法尔自然的相应关系,而不是产生和被产生的关系。因此,意识体验与脑神经活动之间不应该用因果作用的概念来刻画,世界的物理方面是因果封闭的,意识本身是非因果作用的。  相似文献   
876.
试论南朝文人的家族意识和乡土情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南朝文学作品的梳理,会发现在战乱频繁的南朝社会里,文人们除了以文学来关注社会、关注自我外,由于血缘关系,他们还常常以文学来关注自我家族,表现出强烈的家族意识和乡土情结。  相似文献   
877.
文化意识与翻译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和文化不可分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翻译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障碍就是中西文化的差异,若是缺乏对译方语言文化背景的了解,错译、误译将不可避免。语言的文化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翻译的质量,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翻译教学中树立文化意识,注重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878.
从全球文化融合看中华文化的主体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文化融合的时代语境使文化的主体自觉问题日益凸显。20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不可偏离人类文化普遍价值提倡中国文化的特色、风格与气派。中华文化应基于全球化的历史背景,在清醒的文化反思的基础上,通过与西方进行对话交流的方式为人类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资源,使自身成为人类普遍文化价值中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879.
裕固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畜牧业为生的草原游牧民族。草原文化、游牧文化成为他们文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主题特征。中国的传统性别分工中总是从生理性别上确定女性地位,女性家庭成员常处于男性的从属地位。在裕固族的传统民间文学作品中,弥漫在文学世界中的是一股浓郁的悲剧气氛,女性往往是其中的主题。他们的女性形象是丰富多彩、灼人眼目的,这些女性形象更加充分地体现了裕固族的民族特征和独特的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880.
明代中后期,明词曲化的现象没有改变陈霆对词创作的坚守,他在托词寓意、音韵谱律方面继承了唐宋词的特点,形成了本色的词品观.陈霆由本色的词品观创作了大量词作,用词来表现忠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了豪迈激越的词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