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0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篇 |
民族学 | 10篇 |
丛书文集 | 16篇 |
理论方法论 | 6篇 |
综合类 | 124篇 |
社会学 | 6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地方高等农林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毅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3):131-135
坚持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高等农业教育,努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地方高等农林院校应当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突出以“农林”为主的的学科布局、形成独具农林优势的的办学特色、确立面向地方“三农”的服务定位、拥有优质的办学资源和办学条件、重视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坚持改革与创新,走符合地方高等农林院校实际的可持续发展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2.
李华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1):136-145
基督教在华传播的过程,就是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交锋、冲突、融合的过程。以前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仅停留在对两种文化之间的关系之宏观研究,没有对文化进行进一步细化,限制了研究的深度。从理念与符号的观点看,基督教与中国文化都有各自的理念与符号,两者之间的冲突与调适,应该得到更深层次的开掘。
基督教本土化过程中,基督教徒不仅借助基督教理念来质疑传统文化,他们往往还用基督教理念来附会来解释一些现象,甚至赋予乡土文化以新的意义。在传统的理念失落之时,假如基督教的这一理念得到更广的传播,入们只知道这一理念,那么乡土文化的内涵也就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尽管符号可能还一样,但理念已经被置换了,这是乡土文化变化的规律之一,只是这次用来置换的是基督教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3.
从多民族文化认同的角度研究刘三姐文化现象,探讨刘三姐文化符号对于多民族认同的作用、价值与意义,以及这个文化符号在多民族文化认同构建中的历史与变化是新时期刘三姐文化研究的深入和实际需要。刘三姐的多民族文化认同不但没有导致民族文化个性和差异的泯灭,还为多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提供了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和相互信任与包容的文化心理,这不仅为广西也为其他多民族地区和国家解决民族矛盾与冲突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64.
王弼"体用论"述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春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4)
"体用论"起自何人,宋以后有很大争议;现代学者都很重视王弼体用观在体用论发展史中的地位.而实际上,王弼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体用"范畴,他从来没有把"体用"放置在与"本末"、"母子"两对范畴相同的高度上,更不要说把它看作是一个高过"本末"、"母子"的本体论范畴.王弼的"体"不是"无",而是"无"和"有"相结合的产物;"用"则分别与"无"和"有"有着复杂的关系.体用论发展至魏晋之后分成两条路径,而王弼的体用观正是这两条道路形成期的一个重要路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