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7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219篇
社会学   24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金瓶梅词话》借宋写明 ,重点当然是明。由于众所周知的政治原因和艺术的需要 ,作者除使用80多个明代真实历史人物外 ,还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将明代正德、嘉靖时期约 2 0 0个左右的真实历史人物稍加变化 ,隐含到作品中去 ,以表明作者的创作意图。这样的人物是可以破解出来的。  相似文献   
22.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本身具有多种语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是从多个语义的角度使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马克思使用多语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六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3.
生成音位学重音规则解析交际英语歧义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庆红 《云梦学刊》2005,26(1):134-137
运用“生成音位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则,可揭示词语结构元素的内在特征和元素的组织方式及其规律,并解析交际英语中连读、同音异义及句法结构等引起的歧义问题。生成音位学重音规则对指导交际英语和处理语音歧义问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二语使用者处理交际语言歧义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语言中的歧义现象由来已久。本文拟从语用学的新视角,以奥斯丁-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为依据,结合具体语境,着重探讨无意和有意两种话语歧义并提出相关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5.
关于“深度报道”的各种思考充斥于新闻传播学领域,遗憾的是,诸多的讨论却由于本体思考的缺失或倒错,最终偏离了期望的轨道,反造成知识上的混乱。究其实,“深度报道”是人类规避简单思维求取生存真相的一种努力。它一头扎进复杂的现实背景中去,该背景深入到事实的每一个原子中去,以至于特别的偏好事实的模糊性。它所追寻的是历史记忆的官能,它所采纳的是社会学的思考,它所贡献的是强烈的批判性。它是人类在“极速主义”时代求取清明的一种负责任的大努力。  相似文献   
26.
建构篇章以传递信息为目的。篇章是个控制论系统 ,信息编码者在操作时必须考虑解码者对所传递信息前提的认知能力以及对信息本身的解读能力 ,从而对编码方式做出调整。在宏观结构上 ,篇章的信息分布应表现出有序性并形成信息链 ;在信息编码处理上 ,利用删除规则、概括规则、组织规则、名词化等手段能增强信道的输送能力。以信息控制论参与语篇建构应遵循经济、适量、保真等原则 ,以达成信息传递的佳效。  相似文献   
27.
介绍信息通讯及存储中保密问题的密码学中希尔密码的数学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8.
《欢乐居》是首次奠定伊迪丝·华顿文学声誉的作品。伊迪丝·华顿通过戏剧性地再现 2 0世纪初纽约旧贵族与新兴工业社会理想的冲突 ,揭示了社会变革过程中的个人悲哀和个人牺牲 ,以及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对人才的浪费 ,对杰出人物的毁灭。女主人公莉莉·巴特就是特定历史时期纽约社会的牺牲品 ,而社会腐败和个人弱点两方面造成了莉莉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29.
从歧义的类型、范围、作用三方面探讨了汉语语言表达中歧义的性质,并从词性、结构不同及施受、领属不明等方面分析了致歧因素,就如何消除歧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0.
歧义现象是自然语言中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近年来人们从各个视角探讨其成因、分类、结构及消解等。本文拟从汉语文化语用学的角度重新阐释歧义现象的成因、消解途径,并以借而用之的语用观将歧义的主观使用作为一种语用策略进行讨论,以期对歧义现象的进一步研究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