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6篇
社会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31.
日常生活审美化在学界的讨论方兴未艾,它所带来的审美泛化以一种压倒性的优势对传统美学进行质疑乃至颠覆,对当下女性身体审美必然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女性身体在当下被纳入日常生活审美的视野中,是以一个被重新建构的审美对象而出现的,或者说,当代女性身体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重染下,审美主体对女性身体的观照方式、审美习惯、审美心理、审美感受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当代女性身体审美陌生化的问题也就逐渐凸现出来并成为当今社会对女性身体的一种反传统规则的审美化趋向。本文无意在价值判断层面上再对日常生活审美化进行跟风式的褒贬和唏嘘,而是将其与当代女性身体审美及其陌生化联系起来讨论,旨在找到讨论的可行性,梳理两者间的联系、意义及启示。  相似文献   
32.
"前景化"这一概念源于俄国的形式主义,它指的是不同寻常地运用某种手段来突出某一文本的一个元素或特质。前景化现象在文学语言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因此文学文本翻译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充溢于原文本的"前景化"手段在目的语中是否实现。文章讨论了前景化的发展历史、表现形式及其译者在充满前景或陌生化的文学文本中应如何穷尽语言的表达力,挖掘可译性潜势,保持原文本的异质性和新奇感。  相似文献   
33.
“白战体”有意识地使诗歌摆脱传统的因袭,主动地放弃惯用的语词和事典,通过言用不言体等方法“使熟者生,使文者野”,与审美主体拉开一定的距离,给人新奇、惊异之感,与“陌生化”的命意具有精神上的一致性.这就使我们有可能借助于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话语,对白战体及其创作方法做一番梳理,从而对其获得新的认识.并对白战体出现的原因,试图从新变代雄、绕路说禅、文人雅集等方面给出合情入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34.
在熟悉的语境中寻求陌生化的出路,造就了车前子诗歌的第一种声音,此声音与布勒东和李金发的主张和创作,可以说是暗渠相通.然而这条实验之路,在驱除字词附着的文化含义的同时,在90年代明显受到了情感的侵扰.之后,那些在80年代已初露端倪的情感、体验、经验,渐渐成为他创作中的第二种声音.两种声音各有优劣,但共存于一个诗人的创作,实属少见.  相似文献   
35.
文学翻译中审美的“陌生化”取向要求译者避免将文本归化为译入语读者所熟知或显而易见的形式,而是采用异化的手段将源语文本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保留下来。赛珍珠的《水浒传》英译本采用了能够保留异国情调的异化或“陌生化”翻译手段,从而使译入语读者不断有新的发现;或者说译本通过延长审美时间和增加感觉难度而增强了读者的审美快感,并最终使其在观察世界的原初感受中化习见为新奇。  相似文献   
36.
美感渲染下的“死神”——浅析《因为我不能等待死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为我不能等待死神》是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写下的著名诗篇。女诗人以柔美吐折的方式表达了爱情失意后的无限感伤和领悟真理的欣喜,实现了对死亡的超越。意象“陌生化”和语言“亲近化”技巧的有机结合、独特的诗歌形式(韵律、破折号等)让读者获得新奇审美体验的同时,也阐释了女诗人自己重要的美学观:美和真理一致并永恒。  相似文献   
37.
陌生化手法是造成文学性的关键因素,无论对于文学创作还是阅读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从更深的层面来看,运用陌生化手法是语言的本质使然。语言是一种诗性的创造活动,但语言的诗性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不断流失,陌生化手法正是帮助语言重获诗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8.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他的小说中大量使用比喻句式,形成了所谓的“村上式”比喻。“村上式”比喻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陌生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本体与喻体间的相异度极大,形成巨大的落差;第二,本体与喻体间多为隐性相似性,实际上是一种超感官的相似性;第三,喻体往往是不常见的、生疏的、抽象的、深奥的。  相似文献   
39.
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理论,打破传统文论的樊篱,从理论到实践实现了文艺学研究方向的内转,对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通过探讨"陌生化"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审美突破,进一步从3个层面分析了达到"陌生化"审美效果实现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0.
形式主义强调艺术是对生活和事物的审美体验和感受,而不是认知.主张打破人们思维和感受的习以为常的"自动化"的惯性,用"陌生化"的方法来加深和延长人们对生活和事物的审美体验和感受,恢复对生活和事物的质朴的新鲜的感觉.钱钟书对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及中国古代的修辞理论早已了然于心,所以在文学创作上有意识地注重文学的表现技巧,在文字的修词设色上苦心经营,以达到新颖奇特的陌生化效果.同时,追求"陌生化"要注意"度"的把握,要以熟悉为基础.这样才能既给人以新鲜刺激的审美感受,又不至于造成阅读和接受障碍而产生拒绝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