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79篇
理论方法论   47篇
综合类   799篇
社会学   52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61.
牛田盛 《南都学坛》2008,28(5):111-113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为什么突然从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对此学界有"策略"说、"社会结构变迁"说、"苏联影响"说等代表性观点。实际上毛泽东转向社会主义是"多因决定"而非"单因决定"。其中,总结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实践经验是毛泽东转向社会主义的关键性原因。那种认为毛泽东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转变中染上民粹主义色彩的观点,显然夸大了毛泽东个人主观因素在这次转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2.
从文化与民主的关系的角度对民主发展道路作最一般考察和概括,政治民主化演进的基本路径无非这样两条:以先发国家为代表的"民主文化一民主制度一民主政治"进路和以后发国家为代表的"民主制度一民主文化一民主政治"进路.中国作为一个典型的后发国家,其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只能遵循"民主制度一民主观念一民主政治"的路径演进.  相似文献   
263.
民主程序 ,是相对于实体性民主讲的 ,是实现实体性民主的程式和次序 ,它既是规范 ,又是机制。民主程序化既是过程 ,也是结果。多数决定是构建民主程序的基本原则。加快民主程序化进程 ,是落实民主的实体性规定的必由之路 ,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途径 ,也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64.
referendum(复决)、plebiscite(公决)和initiative(人民自决)是三个同义的英文单词。由于历史起源的不同,这三者所对应的全民公决制度在现代社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实有厘清三者的必要性。在占有大量史学资料的基础上对三种全民公决制度分别追宗索义,可从制度演变中辨析全民公决的涵义。  相似文献   
265.
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思路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纵观国内外大学在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方面的做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首先要依靠一支民主的队伍——学生会。学生会是代表学生,并集中行使广大学生赋予的权力的学生自治组织。在比较国内外著名高校在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如何加强和改革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66.
本文在传统视角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放眼全球,站在世界历史舞台的高度,从世纪 之交的历史事件、从东西方的比较等方面,对辛亥革命进行重新认识。辛亥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有重 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今天我们应该好好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267.
Democratic theorists and social scientists suggest that a deliberative public sphere would be good for democracy by maximizing emancipatory possibilities and providing broad legitimacy to political decision making. But do ordinary Americans actually want a deliberative public sphere? I examine this question in the context of four contentious “religion and science” debates. Through a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exercise with 62 ordinary respondents, I find that evaluation of public representatives in these debates tends to favor open‐mindedness and ongoing debate. Further, respondents explicitly discount elected representatives who participate in public debate precisely because they are seen as violating deliberative norms through their affiliation with electoral politics. Respondents want a deliberative public sphere. However, this desire reflect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public sphere and institutional politics as disconnected arenas with incompatible rules and objectives, raising multiple questions for democratic theory and for political sociology.  相似文献   
268.
人民司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资源,厘清人民司法的理念和实践可提升人们对当代中国司法的理解。在梳理"人民司法"生成的理论渊源和发展的历史轨迹的基础上,从权力的来源、目标和路径三个方面界定"人民司法"的概念。通过人民司法理念与中国传统司法理念、现代司法文化的关系来论证人民司法理念支撑当代中国司法理念和制度现代化改革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9.
作为我国独特创举的审判委员会制度,长期以来为学界所争议.总体上看,当下我国法律界对其的批评已逐渐成为主流,并且主要指向审判委员会“审判分离”、侵犯当事人诉讼权利、行政化倾向严重、责任分担不明等问题.在试图对审判委员会制度的历史沿革及现状进行剖析的基础之上,尝试提出初步的改革设想,使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诉讼制度能够符合司法审判的规律,满足司法审判实践的要求.  相似文献   
270.
公民文化是一种开放、包容、理性的参与型政治文化,对于民主政治的建设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民主政治建设有赖于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需要成熟的政治文化的推进,在传统臣民文化仍未消失而现代政治文化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培育并发展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文化对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