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0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98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151篇
社会学   24篇
统计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21.
刘琦  郭剑雄 《西北人口》2013,(6):13-18,24
由工业化、城市化引致的农村人口偏好结构转变加速农业发展模式转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提升为农业由人口数量红利型向人口质量红利型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作为内地经济最发达的东部地区在农村人口偏好结构正在发生转变的背景下,人力资本虽对农业增长具有正向作用但低于现代物质资本的贡献,东部地区农业发展仍依赖物质资本红利。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持续推进,农村人口质量偏好进一步得到强化,东部地区将率先实现人口质量红利型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2.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JamesMeade)提出的西方社会分红理论为依据,西方国家展开了社会分红的实践,形成了包括美国阿拉斯加州全民分红模式在内的四种代表性模式,虽然内涵不同、比例不一、目的相异,但大多都具有将国企红利上缴国家,国家返利惠民的共同特征。2007年我国虽然结束了国企只交税不交利的历史,但是现行的国企红利分配制度仍然停留在“取之于国企,用之于国企”的体内循环格局,尚未形成国有资本预算支出的民生化制度安排。因此,有必要借鉴欧美国家的成功经验,确立国企红利“国民与国企共享”的基本原则,以民生财政为导向,在逐步扩大收缴范围并提升比例的基础上,调整并优化国企红利预算支出结构,使全体国民均能够以不同形式分享国企分红收益。  相似文献   
123.
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便利了数据的获取和存储,很多企业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同时数据的维度也越来越高,噪声变量越来越多,因此在建模分析时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从高维的变量中筛选出少数的重要变量。针对因变量取值为(0,1)区间的比例数据提出了正则化Beta回归,研究了在LASSO、SCAD和MCP三种惩罚方法下的极大似然估计及其渐进性质。统计模拟表明MCP的方法会优于SCAD和LASSO,并且随着样本量的增大,SCAD的方法也将优于LASSO。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中国上市公司股息率的影响因素研究中。  相似文献   
124.
对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原因,本文不同意那种基于人口红利消失和刘易斯转折点到来的解释。目前的担心是,我国经济已经处于通货收缩过程,有效需求的减少将导致当期生产过剩和产能过剩的进一步增加。本文认为,我国仍处在人口红利收获期,目前的增速下降与2002-2012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是同一关键驱动因素导致的。房地产投资变化及其乘数效应是拉动中国经济走出1997-2001年通货收缩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引擎,2002-2014年新增 GDP 的63%是新增房地产投资的贡献,同时又是推动当前经济增速下滑的主要驱动力量;另外,资源的"空间错配"和政府强化行政权力对资源配置的干预,降低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正确的增速下降原因判断对于合理的应对选择至关重要。正确的应对选择应当是:调整严控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政策,使大都市区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通过进一步深化大部门体制改革和打破垄断来激发市场活力。  相似文献   
125.
上市公司为什么要支付股利?美国学者Baker和Wurgler从行为公司财务角度出发提出了股利迎合理论,该理论放宽了MM股利无关论中关于“市场有效性”的假设,认为如果市场是有效的,则现金股利政策应该由企业特征决定;如果市场不是完全有效的,则理性的管理层会为了提高股价,迎合股东对股利不断变化的偏好.结合股利的迎合理论,融入新近出现的股利的生命周期理论的思想,基于沪深两市2000-201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倾向与我国投资者的现金股利需求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引入现金股利溢价指标,研究了公司股利支付意愿与现金股利溢价的关系.研究表明:对处于同一生命周期的上市公司而言,投资者的现金股利需求对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倾向有较显著影响,但其影响程度不及盈利能力以及股利政策连续性指标强;面对更高的股利溢价时会更倾向于支付现金股利.研究证明,股利迎合理论对我国资本市场的现实情况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126.
    
完善上市公司分红,是A股监管层近期提高投资者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基于系统论构建了实证分析框架,检验结果显示股利政策具有直接定价功能和间接定价功能,即股利支付水平与企业股价显著正相关,同时股利政策还可以提高会计盈余对股票价格的解释力度。当企业的代理风险较高时,支付现金股利可以降低代理风险,进而提高市场对企业的估值。因此,上市公司应该增加股利政策信息披露和股利支付的频率,投资者应该在投资决策时提高对股利信息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27.
利用2001至2012年中国农村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人口结构转变、农业经济增长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少儿抚养比下降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而老人抚养系数升高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不显著的正向影响,当前农村人口结构转变将有助于提升农村居民消费;农业经济的增长将有利于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其对居民消费上升的贡献会随着少儿抚养比的下降而被强化,但随着老人抚养比的上升逐步被弱化。  相似文献   
128.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证券市场制度的重大变革,由此产生的上市公司股东结构和股权属性变化以及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的变化,都将对公司股利政策产生影响。以上海证券交易所2005—2007年所有正常交易公司的股利政策为研究对象,探讨股权分置改革后股利政策的特点和趋势。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规范现金股利分配数量、减少行政干预将有助于巩固股权分置改革成果,为股利政策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29.
Health care insurance in Japan: Beyond a binary vision of State and family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Despite significant regional diversity in household structures and the existence of community solidarity in Japan, caring for elderly dependent persons has traditionally been considered an exclusively family, and female, responsibility. However, as a result of socio-demographic changes during the second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a public system of health care insurance was introduced in 2000. The objective of this development was to "socialize" family and female care activitie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critical analysis of Japan's health care insurance system and the context that gave rise to its introduction. An important issue is whether the system meets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 and their carers (family and non-family). A further issue is whether the system can take account of regional diversity, diversity in household situations (above and beyond financial concerns), and societal values and beliefs. The article concludes by arguing that demographic ageing presents a societal requirement for the ongoing adjustment of behaviour patterns and living arrangements.  相似文献   
130.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impact of various types of reform options on social security pension system financial sustainability and on a range of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The HERPOR model is used to consider the likely effects of parametric reforms of the existing pay-as-you-go system, as well as those of a systemic reform.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the former are sufficient to ensure financial sustainability, although they should be accompanied by employment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a fully pre-funded system does not seem to be a viable option for policy-makers in the redesigning of social security pension systems, due to the high transition costs invol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