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一个民族的生存环境是特定的,为了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每个民族都具备其特有的传统生计方式。都安布努瑶族长期生息在高度石漠化的喀斯特山区,该地区土体浅薄、土壤保水性不足,对植物种类成分选择性强。面对其脆弱的生态系统,布努瑶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了一套适应于当地生存环境的传统生态智慧和技术技能,从而使本民族得以发展延续,并凭借这样的生态智慧和技术技能有效地控制了石漠化灾变,化解了生存环境中的结构性缺陷,使得看似极不有利于人类生存的环境也能成为可以利用和改造的家园。这一事实足以表明,布努瑶族能够将世人视为“土地癌症”的灾变实施有效地救治。 相似文献
13.
土地特征与粮食生产、农村贫困关系实证分析——以贵州喀斯特贫困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县域经济为对象,通过设置虚拟变量的方式论证了石漠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石漠化对区域粮食产量有着显著影响。通过Probit模型检验的方式论证了导致县域经济致贫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对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县域经济是否陷入贫困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主要有:第一产业在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上年和今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以及与农民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涉农因素,如经济作物发展状况和乡镇企业单位数。 相似文献
14.
石漠化防治法律制度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兴旺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9):37-42
在当前石漠化仍呈扩展趋势且防治形势十分严峻,而国内石漠化防治法律制度供给又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为推进石漠化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进而促进全面可持续发展,加强中国石漠化防治法制建设势在必行。在加强中国石漠化防治法制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妥善选择能够调动一切石漠化防治力量的石漠化防治法律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15.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双语教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从双语教学的定义和内涵着手,阐述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同时文章针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几个关键问题,例如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英文原版教材引进、如何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应采用的教学手段、设立双语教学激励机制以及建立双语教学评估体系等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双语教学的开展对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通过明清时期的方志、游记、奏折等历史文献中的相关记载,结合今日石漠化的表象特征和敏感性因子进行分析,初步复原这一历史时期云南地区石漠化的分布状况,并梳理了明清云南石漠化的成因。石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明清两代,人口的增长、土地的无序开垦、美洲作物的传入与种植、自然植被的破坏构成循环,造成了人地矛盾的加剧与生态系统的恶化,从而使石漠化程度趋于加重。 相似文献
17.
宁夏河东沙地历史时期沙漠化过程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河东沙地在空间上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最具过渡性地域特征的沙地,近50年来,也一直是国家和自治区生态治理的重点区域。长期以来,有关该沙地为“人造沙漠”的观点支配着该地区的防沙治沙与生态建设工作。最近的研究表明,宁夏河东沙地在明清大规模的垦殖活动之前就已存在,明清以来沙漠化程度的加深则与人类活动有愈来愈密切的相关关系,与湖泊的萎缩和干涸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因此,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防止地下水位下降及湖沼湿地的快速消亡是宁夏河东沙地防沙治沙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阎世笙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3):12-16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社会变革时期出现的道德严重"沙化"现象,是对五六十年代社会道德的辩证否定.它并不意味着我国社会道德的整体颓废与堕落,相反,这一客观现实背后却孕育着中国社会和中国人对道德建设的强烈愿望和要求,也充分反映了我国社会道德曲折前行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19.
魏爱丽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6(2):14-16
在当今社会,投资者关系管理对于企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大多数企业管理层并没有意识到投资者关系管理对于公司长远发展的战略意义,投资者关系管理尚存沙漠化现象。针对此种现状,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就显得尤为突出,我们应进一步提出优化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对策,从而来解决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沙漠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以社会变迁概念作为分析视角,通过分析沙漠化地区生态移民国家战略的转变,透视建国以来社会活动是如何影响环境,而环境又是如何影响社会变迁。国家战略作为全社会的行动,既反映社会变迁的阶段,又是人对社会变迁的参与和控制,影响着社会变迁的方向。沙漠化地区早期的传统发展战略导致了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得人们通过移民等方式被动地应对环境的变化。在有意识的参与和控制下,国家在沙漠化地区采取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基础的生态移民战略,通过有计划的协调和控制,能够朝着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进步方向变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