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84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178篇
社会学   52篇
统计学   8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are interested in nonparametric inference issues for stochastic damping hamiltonian systems under the fluctuation-dissipation condition. This condition relates the magnitude of the dissipative term and the magnitude of the random term. The precise balance between the drift term which removes energy in average and the stochastic term provided by the fluctuation-dissipation relation insures that the canonical measure is preserved by the dynamics. In this framework, it is possible to give an explicit construction of a Lyapunov function and thus to prove exponential ergodicity. Then, we consider various estimation procedures and provide also a numerical section, where simulations are conducted.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role played by social media in reshaping the repression-mobilization relationship. Drawing on the case of the Occupy Wall Street movement, we examine the impact of Facebook and Twitter on the spatial diffusion of protests during a period of heightened state repression. Results from event history analyses suggest that the effects of repression on protest diffusion are contingent on the presence of social media accounts supporting the movement. We find that state repression at earlier protest sites encouraged activists to create Facebook and Twitter accounts in their own cities, which then served as important vehicles for the initiation of new Occupy protests. Moreover, results suggest that repression incidents can directly facilitate future protests in cities that already have Occupy Facebook accounts.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potential of social media to both mediate and moderate the influence of repression on the diffusion of contemporary movements.  相似文献   
13.
"和合文化",即和谐、融合之文化,是"和谐世界"理念的思想渊源。传播"和合文化",使世界了解中国何以提出"和谐世界"主张,消解国际社会许多人对中国快速发展产生的种种不安。倡言"和谐世界",契合不同文化内涵的"和谐"理念,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掘人类文明宝库中共有的文化资源。文化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为"和合文化"传播提供了现实的文化语境,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为"和合文化"传播赢得了民族文化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美国、中国内地和香港等不同地区不同创新物在各自特定时空中的扩散轨迹的总结和分析,把影响创新扩散的因素归纳为两大类:社会的和技术的。其中,社会因素又区分为创新产生的年代和创新扩散的地区,而技术因素主要指创新属性,分为计算类、电信类、家庭娱乐类和大众媒介类。研究结果发现,社会因素中的创新出现的时间对于创新扩散的形态具有显著影响;扩散所在地区和创新特性对创新扩散的形态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创新扩散理论,对我国互联网扩散的地区不平衡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采用基尼系数概念来描述互联网发展的地区不平衡,并通过回归分析探究影响互联网扩散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的互联网发展的地区差距在不断缩小,其差异程度逐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接近。而决定中国不同省份之间互联网扩散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随着时间推移而有所变化的。在扩散的早期阶段,经济因素(人均GDP)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扩散过程的继续,其他因素如消费结构和生活方式也对互联网扩散有一定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展昭 《中国管理科学》2019,27(12):164-174
在对品牌竞争影响要素分析的基础上,考虑重复购买在新产品扩散过程中的调节效应,构建以消费者微观采纳机制为核心的新产品扩散的阈值模型,在小世界网络仿真情境下,运用多智能仿真方法对品牌竞争与新产品扩散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转换成本对新产品扩散的速度和深度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条件区域",在该区域之外两者不存在显著的影响关系;进入时间与两种竞争性品牌的扩散速度存在一致的负向的影响关系,而对两种竞争性品牌的扩散深度的影响方向则相反;在此过程中,重复购买系数起着一定的调节效应,会在一定程度上放大或缩小转换成本及进入时间对新产品扩散的影响效应。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竞争性产品创新扩散的相关理论,也可以为企业的新产品推广实践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现状分析及应对之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部高教司最新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以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为完成这一教学目标,作者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力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实证分析,并就如何改进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力学习提出了自已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资源产业化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文化资源相对应,具有文化资源的一些共性特征,其中最本质的特征是创意性。传统文化资源产业化的路径包括同心圆扩散、链式扩散和融合扩散等方式。同心圆扩散既与产业化的地理范围有关,又与其业务范围有关;链式扩散主要指在价值链、生产链和产业链方面的扩散;融合扩散包括了传统文化资源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政府管理、行业协会、产品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构成了传统文化资源产业化的障碍,而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强行业监管,促进信息流动,重视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有助于破除这些障碍。  相似文献   
19.
借鉴新增长理论思想,构造一个用进出口内生技术进步增长模型,将进出口贸易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分为进出口部门自身相对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对非进出口部门的技术外溢两类,考察比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技术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对非进出口部门均存在显著技术外溢;对外贸易技术扩散效应存在结构性差异,即技术贸易最大,服务贸易次之,货物贸易最小;货物贸易对自身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没有起到作用,而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均提升了自身部门的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技术扩散的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技术的有效扩散是农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我国农业技术扩散存在严重障碍。结合技术扩散理论,以农业技术市场为扩散平台,分析了影响我国农业技术有效扩散的宏观与微观层面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相关对策:农业科研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必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必须规范农村技术市场秩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