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6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39篇
管理学   6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0篇
人口学   28篇
丛书文集   177篇
理论方法论   39篇
综合类   1466篇
社会学   219篇
统计学   101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博物馆出现了新的展示方法和陈列形式,利用新兴技术对博物馆进行数字化改造,建成数字化博物馆系统,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通过对数字教育博物馆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总结,进行论文数量统计、内容分析、研究人员层次分析,提出了解决措施和研究展望。为后续的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也为宏大而复杂的数字教育博物馆建设的系统工程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2.
数字经济为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带来了新机遇,而“数字鸿沟”又可能引发新的贫富差距。研究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对于认识和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1—2020年31个省域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静态、动态面板模型及门槛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省域层面上,数字经济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且该影响具有单一门槛效应。在城镇化水平较低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当城镇化水平越过门槛值,数字经济水平显著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异质性分析发现,我国南北地区呈现出不同的效应,北方省份城乡收入差距受数字经济水平影响较小,而南方较大。  相似文献   
43.
针对老年人群在信息科技产品使用中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以数字打车产品为例,提出运用心智模型理论和方法指导,开展基于老年人心智的产品适老化设计研究。(1)收集老年人使用数字产品打车出行时的心智信息,对语音数据关键词文本进行信息编码,获得链接节点表格和过程链路图,并借助系统聚类分析方法产出心智节点聚类网络,提取出老年人在使用数字打车产品过程中存在的心智差异和缺口;(2)运用亲和图法构建老年人使用数字产品打车出行全流程心智空间,通过产品信息架构和功能流程设计填补各阶段心智空间缺口,整合交互流程,形成基于老年人心智的产品原型方案;(3)通过可用性任务测试和可用性度量评价对产品方案的适老可用性进行评估。研究指出,数字打车产品适老化设计的实质是填补老年人既有心智经验与产品使用需求能力之间的差距、引导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过程。  相似文献   
44.
随着大数据技术、元宇宙等前沿技术的利用与开发,智慧城市建设先后经历了多个版本的试点与升级后,转入到为城市居民持续供给便捷公共服务的关键发展阶段。结合技术—组织—环境(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TOE)理论框架,以大数据技术运用为切入点考察中国智慧城市具体运营现状,探索影响智慧城市有效运营的最佳组合发展路径,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的方法从技术、组织、环境三个维度对智慧城市运营能力差异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1)技术、组织与环境因素均无法单独成为智慧城市运营能力提升的必要条件,但是技术能力、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对提高智慧城市运营能力有着普遍优势;(2)三个维度的条件变量组合构成了驱动智慧城市运营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包括“人才核心—技术支撑型”“人才核心—组织支撑型”“技术核心型”“环境核心—技术支撑型”。(3)发现四类组合路径会导致低水平智慧城市运营能力,其中数字治理绩效低、政策法规保障成效不足及科技创新能力欠缺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5.
从数字技术应用素养、数字内容社交素养、数字媒体创新素养和数字安全保护素养4个维度构建农村居民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探讨数字素养对农村居民数字生活参与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村居民数字素养总体偏低。数字素养显著正向影响农村居民数字消费、数字文娱、数字出行、数字教育、数字医疗和数字生活参与度。社会网络、社会学习和自我效能感在上述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并且对不同领域数字生活的影响有较显著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素养通过强弱社会关系网络对农村居民各领域数字生活影响存在差异,尤其是弱关系网络对参与复杂数字生活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建立健全数字教育培育体系,提高农村居民自我效能感,统筹协调强、弱社会网络,提升社会学习能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6.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贫困问题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引发新的关注。基于2021年中国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响应函数(RIF)回归方法探究数字素养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素养显著扩大了农户收入差距,并具备明显的马太效应,高数字素养能够攫取更多数字红利,而低数字素养更容易陷入“数字贫困”状态,无法发挥出数字经济的增收效应。(2)应用数字素养会显著加剧农户收入差距,而通用数字素养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这种情况也得以印证,现阶段数字“接入鸿沟”已经得以解决,数字“应用鸿沟”差距逐渐凸显。(3)数字素养能够缩小农户财产性收入差距,但会显著扩大工资性收入差距与非农经营性收入差距。脱贫地区受到数字素养的马太效应更强,农户收入差距明显加剧。研究结论证实了我国农村内部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同时数字贫困问题加剧了农户收入差距。新发展阶段我国数字乡村战略的推进不仅要注重农村低收入群体以及弱势群体数字素养的培育,更要加快构建农村数字经济的包容性发展路径,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  相似文献   
47.
选取2011-2021年的省级数据,构建粮食供应链韧性和农村数字化的综合指标体系,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农村数字化对粮食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数字化的发展能够提升粮食供应链韧性;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农村数字化对粮食供应链韧性的正向效应在中部地区最强,西部地区最弱。因此应重视农村数字化转型在粮食供应链韧性提升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农村数字化转型阶梯式发展,以提高我国粮食安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8.
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用率低下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数字金融可能影响农户的气候适应性行为。基于河南、陕西、山西三省1 384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构建反事实分析框架,实证分析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户气候适应性行为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使用数字金融能显著促进农户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纳行为,具体表现为在反事实假设下,使用数字金融的农户若未使用其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纳程度将下降;未使用数字金融的农户如果使用了,其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纳程度将上升。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能够提高借贷易得性与信息易得性,进而促进农户采纳气候适应性行为,农户对于金融包容性的认知能够正向增强数字金融对农户气候适应性行为的影响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使用对于资本型适应性行为影响的边际效应最大,在反事实假设下也表现为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户资本型适应性行为提升效果最强;数字金融对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率较高、接受过培训的农户采纳气候适应性技术促进效应更高。  相似文献   
49.
“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主题,融合教育作为沟通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桥梁,是新时期 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确保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的应有之义,其发展的关键在于培养高质量的融合 教育师资。通过对美国西南地区某研究型公立大学开发的一套早期融合教育师资在线培养课程进行解读,进而探究我国 学前融合教育教师培养路径。首先,从教学形式、教育对象和课程目标三方面分析该在线培养课程与同类型的线下课程 之间的差异:其次,总结该早期融合教育师资在线培养课程的特点;最后,结合该早期融合教育师资在线培养课程建设案 例,从教育对象、教育过程、课程评价和社会影响四方面,就创新我国学前融合教育人才培养方式的问题形成相应启示与 建议。  相似文献   
50.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背景下,推动数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是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通过阐释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机制,构建数字经济测度指标体系、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评价2012-2021年黄河流域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利用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时序演变和空间特征两方面分析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2)从时序演变看,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度、协调度及耦合协调度均有所提升,其中耦合协调度呈轻度失调 濒临失调 勉强协调演变,由衰退失调型转向过渡磨合型,整体未达到协调发展;从空间特征看,耦合协调度呈“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3)不同驱动因子对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具有显著时间异质性和空间异质性。据此,提出推动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